第33章
“你错了,”索尔森高声打断道,“我们已经查过这个人,而且排除了。你不是第一个想起他的人,麦克沃伊,你没有那么专业。我们已经查过并排除了他的嫌疑,他不是我们要找的那个人,够明白了吧?我们没有那么蠢。现在抛开这个,滚回丹佛吧。等我们抓到了真正的凶手,你会知道的。”
“你知道?”
“谁负责我这两篇报道?”
“以前见过。”
他把我使用的“研究”一词改成了“分析”,这种小事不值得抗议。接下来的十分钟,我们对文章主体框架做了些微调,又反复推敲了某些细节。他没做什么大改动,而且截稿时限都快压断他的脖子了,也没时间大改。总的来说,我觉得有些改动挺不错,有一些则是为了修改而修改,我共事过的所有新闻编辑都有这个通病。第二篇文章是篇比较简短的纪实报道,以第一人称口吻,叙述我是如何调查我哥哥的“自杀”事件,本来只想理解他行为的原因,结果逐步发现了诗人的踪迹。这是一篇轻描淡写的表功文章,为了《落基山新闻》的荣誉,这一篇格伦没改动一个字。我们谈完之后,他叫我别挂电话,他立刻把两篇文章发到文字编纂部的编辑那里。“我认为咱们最好别挂电话,文字编辑那儿有什么风吹草动好告诉你。”
我突然想起那个访谈项目。“那个对系列强奸犯的访谈项目?蕾切尔之前跟我提过,他也是你们的采访对象?”
“看看,我说得没错吧?你们这些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尊重——”
“你得准备一篇后续报道,杰克,或者类似后续之类的东西。我们不能大张旗鼓地造了势,第二天就平平淡淡地戛然而止了。咱们应该继续跟踪,放个后续报道。这个周末,我打算来一篇场景式的纪实报道,可以写联邦调查局是如何展开追踪,只为抓捕一个连环杀手,也可以写写跟你打交道的那些探员,讲讲他们的性格和个人魅力。对了,我们还需要点照片。”
“滚吧,索尔森。让我跟蕾切尔或者巴克斯通话,我有一条线索,他们可能用得上。”
“我还没考虑这事。”
“要是你真有什么线索,就给我,他们忙着呢。”
“好的。”
“对,不用提他了,他不是我们要找的人。你是不是觉得自己能成个英雄,脑子一转就破了案?”
“我想让开头更紧凑,更有震撼力,直接把读者注意力聚焦到那份传真上。为了让这一点更加突出,我推敲了一番,改成这样:‘来自连环杀手的神秘信件:诗人一案于本周一出现最新转折,联邦调查局探员正在分析这份传真。另,调查表明,这位被冠以诗人代号的屠戮者,显然将随机挑选的孩童、女性和负责侦办凶杀案的警探作为捕猎对象。’你觉得怎么样?”
“你怎么知道他不是那个家伙?他的情况样样都符合,而且他还有可能从霍勒斯·冈贝尔那儿学习了催眠术。既然你知道格拉登,那你也该知道冈贝尔。所有这些情况,全部都符合我们之前的推测。这会儿他们正在洛杉矶搜捕格拉登,他杀了个汽车旅馆的女服务员。难道你看不出来吗?那个女服务员就是为下一桩谋杀案设下的诱饵。那个警探,埃德·托马斯,就是诗人在传真里提到的挑选好的下一个目标。让我——”
我才不在乎他的称赞或者批评,只想赶紧对完,别错过蕾切尔的回电。房间里只有一条电话线,我不能在打电话的同时让电脑连到《落基山新闻》的内网上查看报道的编辑修订版。于是,我只能在电脑上调出我写的原始版本,格伦在那头把他做的修改读给我听。
“你明天有什么计划?”等待编纂部意见的时候,格伦问我,“我知道现在时间还早,但咱们必须得提前谈谈周末版的安排。”
我顿时感到一阵屈辱,真不想告诉他任何消息,但我努力把愤怒咽下去,做了我认为正确的事。“我找到了嫌疑人的名字——威廉·格拉登,他可能就是那个家伙。他是个恋童癖,来自佛罗里达,但现在在洛杉矶,至少最近去过洛杉矶。他——”
我顿时放下心来,我的文章交到了可靠的人手里,布朗和拜尔是那帮家伙中最棒的两人。
“我知道这个人,知道他是谁,也知道他干了什么。”
“布朗负责那篇重头戏,另一篇交给了拜尔。编纂后的回炉由我亲自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