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布莱泽 > 第12章

第12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是他最后的忠告。

布莱泽十四岁(怎么看都比实际年龄大六岁)那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发生了一件事。

第二天,他们先是坐地铁,一直坐到完全没有了新鲜感为止。然后他们去看电影,接下来又去看了一场球赛。球赛结束时天已经很晚了,将近十一点。有人掏了布莱泽的口袋,但布莱泽按约翰的吩咐已经将他那部分钱藏在了内衣里面,所以扒手一无所获。布莱泽没有看清那家伙的长相,只看到一个瘦小的背影钻进了正从A号大门出球场的人群中。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布莱泽要是愿意的话早就成了孩子王,但他没有那种念头。他不喜欢发号施令,只会对别人的吩咐唯唯诺诺,而且尽量和气待人。他警告那些家伙,说如果他们再不放过他的朋友约翰,他就会砸碎他们的脑袋,但即使在说这番话的时候,他依然尽量对他们和气。布莱泽回来后不久,他们就不再欺负约翰了。

他们又待了两天,又看了几场电影,还看了一场戏。约翰倒是很喜欢,但布莱泽没有看懂。他们坐在什么“宝箱”里,比“北欧电影院”的楼座还要高五倍。他们去了百货商店里的一家照相馆,拍了一些照片:布莱泽单独拍了几张,约翰单独拍了几张,然后两个人又合照了几张。在他们的双人照中,两个人都在开怀大笑。他们又去坐了地铁,一直坐到约翰开始晕车,呕吐在了他的球鞋上。接着,一个黑人走了过来,冲着他们大声嚷嚷,说这简直是世界末日。他似乎在说一切都是他们的错,但布莱泽也说不准他是不是要表达那意思。约翰说那家伙是个疯子,还说城里有许多疯子。“他们在这里像跳蚤一样繁殖。”他说。

“你们这就去YMCA,”大胖子在他们出门前说道,“直接过去。城市可不是两个孩子晚上瞎逛的地方。”

他们有一次看了一部吸血鬼的电影,片名是《再度归来》。约翰·切尔兹曼版的这部经典电影是这样结尾的:伊戈尔·约尔加伯爵把“抖动的奶子有西瓜那么大的”半裸女郎的脑袋揪了下来,然后将这颗脑袋夹在胳膊下,跳进了约尔加河。他还为这部经典电影的地下版本取了一个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名字——《约尔加的眼睛在注视着你》。

“是,先生,”约翰说,“我已经给他们打过电话,订好了。”

回到赫顿之家后,约翰便开始写故事。尽管这些故事的内容都来自他和布莱泽一起看过的那些电影,约翰还是在同学当中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其他孩子不喜欢你很聪明,但他们很羡慕一些小聪明;而且他们喜欢听故事,非常喜欢听故事。

大胖子笑了:“孩子,你很不错,你会没事的。紧挨着你这位大块头朋友,如果有人过来抢钱,你就躲在他身后。尤其要当心那些皮肤带颜色的孩子,你应该知道团伙是什么意思。”

但“牢头”再也没有传唤过他去挨板子,布莱泽也从来没有给过他任何借口。他每星期上五天学,与孤儿院院长的主要接触方式变成了聆听“牢头”的声音。“牢头”每天早晨和熄灯前都会在对讲系统里怒吼。赫顿之家的每一天都是在马丁·考斯劳的训话中开始的(约翰心情好的时候会说这训话是“每天念经”),最后又以《圣经》中的一首诗结束。

他们还剩下一点钱,是约翰想出了最后一招。他们坐着灰狗大巴回到了波特兰,然后将剩下的钱都花在了出租车上。约翰将剩下的钞票在万分惊讶的出租车司机面前晃了晃,虽然都是皱皱巴巴的五块和一块,加在一起差不多还有五十块钱,其中一些还散发着小克莱顿·布莱斯德尔内裤的芳香。约翰告诉他,他们要去坎伯兰的赫顿之家。

马丁·考斯劳续签了合同,板着脸注视着布莱泽进进出出,密切注视着他。他再也没有把布莱泽叫进过他的办公室,但布莱泽知道他完全可以那么做。如果“牢头”命令他趴下来挨板子,布莱泽知道自己会照办的,不然的话他可能会去北温德姆培训中心。那是青少年管教所,布莱泽听说里面的孩子真的会被鞭笞——像船上一样——有时甚至会被关进被称作“铁皮罐”的小金属箱里。布莱泽不知道这些说法的可信度有多高,也无意进去彻底了解清楚。就他而言,他非常害怕管教所。

出租车司机二话没说就按下了计价器。于是,在夏末某个阳光灿烂的下午,两点零五分,他们的出租车停在了赫顿之家的大门外。约翰·切尔兹曼沿着车道向阴森森的砖砌大楼走去,可他刚走了五六步就一头栽到地上,昏了过去。他得了风湿热,两年后离开了人世。

布莱泽回到赫顿之家后再也没有惹过祸。他夹着尾巴做人,不再吭声。那些比他和约翰大的孩子要么参军走了,要么离开了孤儿院——有些找到了工作,有些去了职业学校。布莱泽又长高了七八厘米,胸前长出了黑毛,胯部的毛发更是异常茂密,他因此成了其他孩子羡慕的对象。他现在已经在弗里波特高中读书。在这里读书没问题,因为他们不强迫他学算术。

布莱泽也很高兴。他每周能挣到整整三十美元,足够他买票看电影,外加他吃掉的所有那些爆米花、糖果和汽水。当然,他也替约翰买电影票,而且非常乐意。他甚至愿意将自己看电影时吃的那些东西也给约翰买一份,但约翰通常能看上电影就很满足了。他如饥似渴地看着,常常看得目瞪口呆。

“知道,先生。”

最后这群孩子当中就有布莱泽。他的个头像个大人——而且是个身材魁梧的大人——所以负责孤儿院后勤的弗兰克·瑟里奥特雇他干各种杂活。马丁·考斯劳本来会反对的,但弗兰克根本不买他的账。他喜欢布莱泽那宽阔结实的肩膀。弗兰克本人少言寡语,因此喜欢布莱泽直来直去地说行还是不行。布莱泽也不在意干重活,他可以爬着梯子将一包包“鸟牌”木瓦扛上去,也扛得起一百磅一包的水泥,而且可以连着干上整整一下午。他可以将教室里的桌凳和文件柜搬上楼或者搬下楼,并且没有一句怨言。也从来没有叫不动他的时候。最大的好处呢?他似乎对每小时一美元六十美分的报酬心满意足,这样一来弗兰克自己每周就能有六十美元进账。他最终用这笔钱给妻子买了一件时髦的船领羊绒衫,让他妻子着实高兴了一阵子。

“相互照顾好。”

孤儿院的孩子们每星期五都会被一辆破旧的黄色大巴拉进城,院方认为孩子们集体行动时不会有太多的违纪行为。有些孩子只是漫无目的地在大街上转悠,或者坐在城中心的广场上,或者躲到什么小巷子里去抽烟。城里有家台球室,但他们不许进去。城里还有一家专门放第二轮电影的剧院——“北欧电影院”,那些买得起电影票的孩子会进去看看杰克·尼科尔森、华伦·贝迪或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年轻时的风采。有些孩子靠给人送报挣钱,有些孩子夏天替别人修剪草坪冬天替别人铲雪,还有一些孩子则在赫顿之家打工。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