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
日本恐怕应该是他最后的工作地了。
来日本之前,他曾经历任孟买和香港的记者。十年前,由神户港初次登上日本的土地。
普莱斯很快就被这个国家的美丽给迷住了。
从前,对于虽然充满活力但又同时有着下流、杂乱、混沌、旁若无人氛围的亚洲,他总是有着些许的心头犯怵。可是在日本,街道打扫得一尘不染,人们都认真而亲切,脸上总挂着温和的笑容,这些特征,让他感到简直宛若上天赐予的神迹。
结城中校?
白色便笺的中央,写着简短的、打了问号的几个字。
据说,就是他在日本帝国陆军内部一手打造起了间谍培训机构,是统率那些异端间谍的首脑人物。
——有意思。
普莱斯轻轻一笑,把变短了的烟蒂在烟灰缸里掐灭。
听着莫里森的话,普莱斯眯起眼睛,静静地沉思起来。乍听之下难以置信,但是,如果这个情报是真的——
他摇摇头,叹了口气,向莫里森道了谢,在吧台下面悄悄地把钱递过去,然后离开了酒吧。
普莱斯回到深夜里悄无人声的事务所。身体深深地靠进椅子里,点起一支香烟,目光追逐着升腾而起的白烟。
那种事可能是真的吗?
普莱斯半信半疑。
去追踪他。追踪那个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谜一样的男子结城中校的过去。
对于英国《泰晤士报》远东特派员阿隆·普莱斯而言,这是个有着足够魅力的采访主题。
3
普莱斯来日本已经十年了。
五十六岁。
作为官僚组织的常态,日本陆军里有着重视“血统”的倾向。组织内的人事就是很好的例证。掌握人事大权的陆军省人事局补任课在传统上来说,课长和课员的位置,全都被出身陆军幼年学校<a id="zhu1" href="#zs1"><sup>[1]</sup></a>的“元老级”将校把持着。总而言之,就是从陆军幼年学校开始,到陆军士官学校,再到陆军大学,只有以优异成绩毕业的人才能在组织中出人头地,执掌大权。
反过来说,无论多么优秀,只要不是从幼年学校开始就在体系内,“中途插班生”在之后的人事方面就会遭到差别对待。
他们理所当然地把军人以外的人都称为“地方人”,心存蔑视。
在这样的氛围中,又何况是在极端厌恶间谍行为的陆军组织内部,集中起一群毕业于普通大学的人——他们在陆军里几乎被视为“异教徒”——组成间谍培训机构,真的能有成果吗?这种惊人的业绩,真的可能实现吗?
嘴角叼着香烟,普莱斯的视线回到写字台上摊开的便笺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