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柩
他的代号是“魔术师”。
侦讯到了第三天天将亮之时,已略微放松,连侦讯者自己都频频打哈欠。男子一直在等候,见周遭人的注意力开始涣散,便谎称肚子痛,并佯装无法自己行走,请监视的士兵搀扶。不过,在他返回前的那段时间,周围的人还是有很高的警觉性。但就在男子再次被铐上手铐时,出现了短暂的破绽。男子没放过这个机会,将他偷来的手榴弹放在掌中,并偷偷拔下保险栓。那是高超的行窃技术——利用与人擦身而过的瞬间,窃取对方包里的东西而不被发觉。
在战局火热的欧洲,有一名表现相当杰出的日本间谍。
当时沃尔夫还是陆军中尉,才刚被凯兹少将率领的德国国防军情报局提拔。
经他一声喝斥,这才有人朝他举手敬礼,开口说明。
初闻这项传闻时,沃尔夫几乎马上否定了这个可能。
仓库里爆炸后,一名男子像子弹般飞快地冲出。那人击倒了一名监视的士兵,抢下他的枪后,马上便消失无踪。
全是一派胡言。
坦白说,沃尔夫接受凯兹少将召见时,还一度拒绝情报局的提拔。
沃尔夫以单手按住看不见的右眼,步履踉跄地步出仓库。
——日本的军队组织没有培训优秀间谍的环境。
监视的士兵东跑西蹿,大呼小叫。
情报局当然也对敌国日本进行了情报分析。对象不只是日本的军事力量,也包括社会、经济、历史、风土、宗教、人生观等各个层面,从中得到的结论是……
沃尔夫大为愕然。
日本考虑到当时和英国的盟友关系,也向德国宣战,攻占了德国在中国的租借地——胶州湾以及青岛,而且还占领了本来也属于德国的南洋诸岛。看准欧洲诸国无暇顾及亚洲的可乘之机,进行这种偷鸡摸狗的勾当——这就是当时日本的战略。为了提早得知欧洲形势,日本就算派出间谍也不足为奇。然而……
男子在拷问下受尽折磨,应该是没人搀扶就无法行走才对。
没人知道他的本名,也不清楚他的长相,只知道他相当年轻。他精通欧洲十几国语言,善于变装,平时看起来很不显眼。
那些全是他演出来的吗?
“发生什么事了?”
如此主张的凯兹少将从德国军队中挑选符合条件的人选,组成情报局,着手进行组织的强化和培育。
士兵们转头望向沃尔夫,登时露出惊讶的表情,噤声不语。
“情报战的胜利,与间谍组织息息相关。”
“你们在干什么!快向我报告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