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索命师徒情
侥幸心理最终战胜了理智,孟司远默许了李纳的提议,在不久后宣布实验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成为学术界内去年最受瞩目的人之一,也借此顺利地坐上了副院长的位置。
对东窗事发的惴惴不安很快被蜂拥而来的鲜花掌声所掩盖,孟司远一度忘记了光鲜背后,自己和李纳学术不端的事实,直到对方旧事重提。
“你要申报庆大的保博名额?”李纳的申请表呈递到案头,孟司远匆匆召来他,不可置信。
孟司远单身一人,时常叫李纳到自己家中吃饭小酌。时常畅谈到半晚,李纳忘记了带宿舍钥匙不便回去,还会偶尔留宿在导师的家中。这都是孟司远门下其他人,都不敢期许的待遇。
一年前,孟司远主持的最重要的项目在攻坚阶段遭遇瓶颈,他带着李纳和门下的弟子将核心实验重复了上千次,依然得不到预期的实验成果和数据。
当时正是孟司远竞争副院长的关键时期,如果项目功败垂成,不仅是他学术道路上可大可小的挫败,也会影响他未来数年的晋升。
这样的失败,对孟司远而言是无法接受的,却改变不了他的一筹莫展。项目结项前一个月的某一天,实验室里只剩了他们二人。李纳从密封的操作间里出来,对着他摇头,“还是不对。”
孟司远看着李纳,他知道如果连眼前的这人眸子里都出现了灰暗,那这个项目,他可能也只能被迫放弃了。
风城理工大学实验楼27层,设立着以孟司远命名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相邻的是他日常所用的办公室。
孟司远凝视着壁柜,里面装满了荣誉证书和奖杯,彰显着他过去十几年的辉煌。
原本按照孟司远的设想,未来几年,他会再多添置一个展示柜,用来保存他即将得到的更多的奖赏。他是目前国内最优秀的化学专家之一,风城理工大学校史上最年轻的学科带头人,他所主持的实验室承担了近年多个国家级重点项目。
这一切,曾经都是李纳和他共同完成的,也正因为李纳,可能即将化为乌有。
六年前,孟司远在学院的迎新大会上第一次见到这个沉默的少年。那眼神里的执拗坚毅,让他觉得活脱脱就是当年刚走出大山的自己。
李纳取下防护设备,沉默了许久,“要不,我们修改数据也可以。把结果控制在我们本来的预期结论内,宣布试验成功。这在国内还是个难以进入的领域,三五年内,没人会发现。”
孟司远一惊,“你意思是,造假?”
李纳抬起眼皮,“这几年我帮您代笔了好几篇论文,也不差这一次了。核心实验是我经手的,即便是最后出了问题,篡改数据的责任由我来背,不会牵连到老师的声誉。”
孟司远被李纳的提议吓了一跳。已经功成名就的教授,事务繁多时间有限,由学生辅助一起完成学术论文,在业内司空见惯,但这和学术数据造假是性质截然不同的事。
纵然他们是一样的人,都愿意为了自己的目标付出所有,但这般出格的事,孟司远并没有想过。
从水电不通的小村庄走出来,到繁华锦重的首都,到跨越重洋海外深造,再到扎根在风城设立自己的实验室,孟司远的付出和收获都远超常人。而初识李纳的第一眼,孟司远就知道,李纳会是下一个他。
孟司远不久将李纳收入麾下,从白纸起开始手把手地培养,引领他走上最快捷的一条学术道路。
他对李纳寄予重望,这位弟子倒也不负所期。李纳除了天赋极高,成绩拔群,更重要的是对于学术有种旁人多不能企及的专注,这一切都让李纳在孟司远的指导下突飞猛进,不出三年便在学术界声名鹊起,可以与大上好几届的博士们比肩。
无论是在外人眼中还是孟司远的心目中,他和李纳既是学术路上的搭档,也是情同父子的师徒。对李纳,孟司远在知识上倾囊相授,在生活里也是竭尽所能地帮扶。
孟司远实验室项目里产出的半数以上的科研成果,但凡李纳参与过的,都会把李纳署名在靠前的位置。学校有任何奖励资助的名额或者是好的机会,孟司远也会不遗余力地替李纳张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