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鸳鸯相争
<a id="ref_footnotebookmark_end_24_9" href="#ref_footnotebookmark_start_24_9">9</a>指康拉德的小说《秘密分享者》(The Secret Sharer)。
凯迪拉克老爷车一路向北,驶过170公里标记处,朝迈阿密进发。史蒂夫负责开车,身旁坐着维多利亚,博比则在后排看书。外公曾送给他的一本《哈利·波特》,但博比将其扔在一边,随身带了几本约翰·厄普代克<a href="#ref_footnotebookmark_end_24_1">1</a>的早期作品。这位小魔法师——博比,不是哈利——早已读过菲利普·罗斯<a href="#ref_footnotebookmark_end_24_2">2</a>的著作了。
<a id="ref_footnotebookmark_end_24_4" href="#ref_footnotebookmark_start_24_4">4</a> 英文为Stephen Michael Solomon。
“博比想来点儿有挑战性的东西。”维多利亚答道。
<a id="ref_footnotebookmark_end_24_5" href="#ref_footnotebookmark_start_24_5">5</a>英文为complete manliness. Ho. Ho.。
“我的天,小维,这书是你给他的吗?”史蒂夫又问。
<a id="ref_footnotebookmark_end_24_6" href="#ref_footnotebookmark_start_24_6">6</a>指前文中的歌曲《海边忏悔》。
“就这些吗?”他问。
“你社会学老师给我的条子又是怎么回事?两次因为不服从老师而被记过?”
“就这些。”她嘴里答道,但心里也不知道这是不是真话。
“无——聊——”博比像唱歌似的说。
<a id="ref_footnotebookmark_end_24_1" href="#ref_footnotebookmark_start_24_1">1</a>美国长篇小说、短篇小说作家、诗人,曾两次荣获普利策小说奖,被公认为美国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
“出自《鸽子羽毛》。”博比说,“一个男孩在自家谷仓里用枪打了几只鸽子。书的核心是死亡的不可避免性。”
<a id="ref_footnotebookmark_end_24_7" href="#ref_footnotebookmark_start_24_7">7</a>单调乐队(The Monotones)是五十年代昙花一现的一支美国乐队,其唯一著名的作品就是《爱之书》(Book of love)。
“这什么鬼东西?”史蒂夫问。
<a id="ref_footnotebookmark_end_24_8" href="#ref_footnotebookmark_start_24_8">8</a>约瑟夫·康拉德是生于波兰的英国小说家,是少数以非母语写作而成名的作家之一,被誉为现代主义的先驱。
博比大声读道:“‘他确信,上帝不会让大卫永生进而毁灭他的创世之作,毕竟上帝甚至对那些无用的鸟儿都精雕细琢。’”
“小子,你怎么不做一次家庭作业呢?”
<a id="ref_footnotebookmark_end_24_2" href="#ref_footnotebookmark_start_24_2">2</a>美国著名作家,曾多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并获得国家图书奖、福克纳小说奖、普利策文学奖等重要奖项。
“不要打击博比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积极性。”维多利亚说。
<a id="ref_footnotebookmark_end_24_3" href="#ref_footnotebookmark_start_24_3">3</a>古巴著名歌手、词曲作者。
“还不如让他去打扫自己的房间。”史蒂夫提议说,“那相当有挑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