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机场的偶遇
「当然,也许他们就是想看一下我们在没有准备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实力。但如果他们真的是这么想的,反而给我们指明了一条准备的路径。」
我相信童云丛讲到的有关考试真实性的那些话,不管别人怎么想,对我自己来说,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是否参加测试。
「怎么说?」
我告诉她我需要和家人商量一下,这个答案也许在她意料之中,轻轻「哦」了一声,我能听出她略微失落的语气,不过马上道:「你决定要来的话第一时间和我说。」
「你想,如果他们希望我们没有准备,那么就一定不会考强依赖于记忆的内容。我们并不需要去记忆超出我们现有知识水平的额外信息,也就是说只需要关注证明和推理的方法即可。而且这些方法必然是通用性的方法,必须用我们能够看懂的题目考查,这样我们又可以排除那些强依赖于复杂计算的证明方法。」
「我有个朋友也遇到了加试题,她说感觉有些像智力测验,像是哲学中的逻辑题。」我先和她说了一下之前童云丛和我聊到的观点,和我做题的感受。
我的航班下午三点从首都机场 3 号航站楼出发,这是我第二次来这里,距离上次从这里出发去香港参加 SAT 考试刚好一年。这座航站楼最大的特色就是「大」,听说很多航空公司在搬到这里之后,业务量都因此有所下滑。
「这也是我的感觉,事实上我查过一些相关资料,我们的加试题大都是一些数学定理证明过程中的一些步骤。比如,第三题就是数学分析中两个核心定理之间相互证明时的关键步骤。」她显然比我做得功课更多。
不过要说我决定去参加考试,多少也考虑到了她的病情。毕竟如果通过了考试,我可以拿到全额奖学金,这样也能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
「如果是这样,那么与这些题相似但更难的方式无非也就是这几种:首先,把原来一模一样的题目从选择题改成问答题,从题目形式上讲就已经更难了;第二,可以找一些思路更复杂的证明题的步骤做为题目,就是让题目的问题本身变得更难;第三,我们在加试题里见到的题目,大都只需要我们选出针对单一步骤的最优方法,而证明一个定理步骤很多,想要题目更难完全可以多让我们做几步;第四,也是我觉得可能性最低的一种,就是让我们给出证明某个『猜想』的关键步骤,但不排除这次特别测试也会有这样的加试题。」
在收到神秘邮件后的那通电话里,童云丛和我说她决定参加考试。她的父亲是香港海洋大学董事会成员,在学术委员会认识一些人,虽然也不知道考试的细节,但能确保这项消息的准确性。同时,她告诉我非常希望我也能够参加这次测试,尽管她爸曾再三叮咛她不要煽动任何其他人去考试。所以,她很画蛇添足地说了一句:「你来不来考试取决于你自己。」
「这么说我们应该马上开始看一些基本的命题证明方法。」
2017 年 6 月 2 日,其实就是昨天,我踏上了第二次去香港的旅途。是的,我最终还是决定参加「特别测试」。
「没错,而且如果我没猜错的话,通用的证明方法数量并不是很多,我们马上分头上网去搜,每隔半个小时讨论一次。」我开始安排我们接下来的任务,机场广播响起,我们该登机了。
是的,我就像那些即将去外地上学的孩子,而她无非是这样一个孩子的姐姐。她现在病情稳定,虽说随时有生命危险,但在危险来临之前,生活已与常人无异,何况所谓的常人何尝又不是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时怕她病情恶化而留下,看上去甚至像一种「行为上的诅咒」。
这是我的真实看法。不管是什么测试,考试的时间总归有限,而证明某个猜想很可能是所有人都完成不了的任务,对于测试一个人的能力来说就失去意义了。
但我不确定以现在姐姐的状态,我是否适合一走了之。于是我把电话内容告诉了姐姐,想看看她的反应。让我略微感到诧异的是,她似乎也没有怀疑考试的真实性,并和我说:「你自己来决定去或不去,但在决定之前,我想说你不用考虑我的问题。我现在已经与常人无异,也不用你专门照顾了。你如果决定去,那么你无非是和无数在外地上大学的孩子一样和亲人分别而已。」
「这个也不难想到,可是我们应该怎么办?毕竟不知道具体要考什么,也无从复习。」
我确实有参加这次测试的冲动,在我看来这属于人生中难得的「失不再来」的机会。我并不知道圣哲学园的教学究竟如何,我也并不能保证我能考好。但这些问题本身引发了我巨大的好奇心,我不愿意错过这个满足好奇心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