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傀儡村事件 > 第3节

第3节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她说完这句话,我们之间忽然冷场了十几秒钟。或许因为我们聊得热火朝天,完全忘记了这次出来见面的目的。沈琴好像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面色微微发红,干咳一声,拿起桌上的饮料喝。放下杯子之后,她似乎做了一个决定,开口问我道:“韩先生,你是不是经常出来相亲?”

突然听到这个问题,令我有些意外。我忙道:“并不是经常,只是偶尔。”

沈琴冲我一笑,说道:“没事,我也经常相亲。只不过我觉得有些事,还是说清楚比较好。不然耽误韩先生时间,我也会过意不去的。”

“没关系,沈小姐如果有什么话,但说无妨。”我心跳加速,不知她会说出怎样的话。

“其实我是一个不婚主义者。”沈琴小心翼翼地说出这句话。

沈琴先从挎包中取出了一沓厚厚的资料,看来她为了这次专题做了相当多的准备工作。她从中取出一份材料,然后递给了我,说道:“其实在村民集体消失事件之前,弇山村就已经被人称作傀儡村了。”

她递给我的,是一份关于弇山村木偶戏的田野调查报告。我粗读了一遍。原来弇山村最早就以制作各种傀儡著称,因为手艺精湛,做工精良,直到民国时期,尚有不少剧团经常会去村里采购,所以当地的傀儡文化才得以流传下来。

在我阅读田野调查报告的同时,沈琴也没闲着,继续道:“弇山村制作木傀儡以及演绎傀儡戏的历史有两三百年,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到弇山村村长李富安这一辈,已经是第八代了。根据当时的县志记载,当地人多信奉神道,不信医药,每于节例,常常端木偶于肩膊,男女巫唱答为戏,曰驱魔妖,习以为常。所以傀儡戏对于弇山村的意义,除了艺术欣赏外,还有驱魔的实用价值。其实从民俗学的角度来解释更直观一点。史料记载,最初弇山村村民每逢灾害或病祸,就抬着神像、烧着高香绕村游行,试图用念咒跳舞来驱赶鬼怪,后来才慢慢变为演出傀儡戏来祈福的传统习俗。”

“竟……竟然有二三百年历史?”

听到这里,我心里竟然有些难过。在中国,有多少像弇山村的傀儡戏这样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亡。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邻国日本,不少中国古代的技艺被他们完好地保存下来,并发扬光大。茶道如此,香道也是如此。在我们赞叹日本匠人精神的同时,为何不能回头看看曾经属于我们的技艺。中国也许就像一个纨绔子弟,因为太富有,所以太过挥霍。

完了,我被拒绝了。还没表白就被拒绝了。只是用这种借口,未免有点把我当傻瓜。但是为了装出很有风度的样子,我还是保持笑容,对她说:“没关系,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其实像沈小姐这么优秀的女孩,我也不敢奢望你对我有什么想法,只是……”

“韩先生,你误会了!”沈琴瞪大眼睛,紧张道,“我并没有拒绝你的意思,我只不过表达了一下我的婚姻观。”

“婚姻观?”我更糊涂了。

“是的,我觉得作为一个向往自由的人来说,婚姻不适合我。当然,我想我也不会生小孩。或许很多人不能理解,包括我的父母,不过我想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而且你别看我这样,生活中特别懒,自己都照顾不好,更没精力照顾小孩了。但是,我对恋爱并不反感,如果找到对的人,我想我们可以一辈子相爱。一张结婚证,根本代表不了什么。韩先生,你不觉得这样很自由吗?”

“对啊,我记得乾隆年间还有一个文人看了弇山村的傀儡戏,专门写了一首诗呢。我只记得其中两句:登台漫作侏儒舞,过眼堪怜傀儡忙。不过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某些原因,传统的傀儡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现在虽然有不少木偶剧团,但和以往的傀儡戏表演可大不相同了。”沈琴万分感慨道。

“传统傀儡戏和西洋木偶戏有什么区别吗?”我提出了一个外行的问题。

“尽管都是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但区别还是很大的。先不谈操纵技术和演绎方式,在中国,光是傀儡戏的种类就很多,而且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演方式。傀儡戏的曲调和唱腔一般都与当地的民间音乐风格相接近,不少也用其他的戏曲腔调,像汉调、山歌、皮黄、梆子等,大家看傀儡戏的同时,还能欣赏家乡的音调。”

可以看出,沈琴为了这次专题,查阅了许多这方面的资料。我不禁赞叹:“不愧是《神秘探索》的记者!看来,你已经成为傀儡方面的半个专家了。”

沈琴摆了摆手,赧然道:“哪有,只是一些皮毛而已。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还是要请教大学里那些民俗学教授。”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