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很奇怪,在等人这点上,我耐心非常之好。也许是因为陈爝和我约会时经常迟到的缘故吧。我已经习惯了等待,甚至在和别人约会时,我都会早到半个小时,看着时钟上指针的移动,静静享受着等待的乐趣。
沈琴叹了口气,道:“算了,我不催他了,希望别在路上出事就好。”
随后我们又闲聊起了关于旅行的话题。沈琴特别热爱旅行,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但最喜欢的还是欧洲,也许是欧洲的文化底蕴比较吸引她,特别是法国的巴黎,独自一个人去了好几次。除此之外,她也十分喜欢冬天去日本泡温泉。由于害怕坐飞机,我很少出国,我把顾虑告诉沈琴,她不敢相信二十一世纪竟然还有我这种人存在。陈爝也说过类似的话,认为我活在清朝比较合适。
正聊着,忽然听见有人喊沈琴的名字。我们回过头,看见一个矮胖的男子满脸焦虑地在寻人。他看上去四十岁上下,身高最多一米六,臃肿的身躯令他瞧上去比实际年龄大了好几岁,看上去起码两百斤。他兜兜转转半天,没往我们这边看,直到沈琴应了一声,他才发现我们。
“真是对不起,手机出了点问题,一直联系不上你们。”矮胖的男子露出抱愧的样子,不停地道歉,“给你们带来麻烦了。”
下午一点左右,我们抵达了位于河南郑州的新郑国际机场。
机场的走廊挤满了乘客,导致我们俩走得很慢。好不容易离开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机场航站楼的到达出口处,沈琴才发现接机的人还没有到。原本安排来接我们的司机名叫王建强,沈琴给他打了几个电话,没人接听。
趁这个空当,沈琴才向我详细描述了这次弇山村之行的始末。
由于傀儡村的故事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一些户外运动爱好者便开始在网上散布一些关于弇山村的灵异事件,但真正有胆量来弇山村探险的人并不多。网上大多都是散布谣言的人,提供的照片也通常是假的。于是乎,在网上人气很火的探险家蒋超便向网友宣告,自己将组织一支队伍,深入傀儡村,拍摄灵异录像。
说到蒋超这个人,也特别有意思。首先,他以在网上直播废墟探险名扬天下,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络红人,甚至被网友奉为“中国废墟探险第一人”。废墟探险是近些年才在国内流行起来的一种户外探险活动,目的地大多是废弃的医院、停业的游乐园、荒废的工厂、渺无人烟的荒村等。但凡这种地方,除了没人之外,通常还伴有古怪的都市传说或流传甚广的鬼故事。人皆有好奇之心,自己不敢以身犯险,但有看别人去冒险的欲望。蒋超的出现,满足了这一部分人的需求。
“没事,我们也刚到不久。”沈琴轻描淡写地说道。
“鄙人姓王,王建强,叫我王师傅就行。待会儿我们开车去市区吃点东西,见见其他同行的人。对了,车在那边,你们跟我来。”
在去往停车场的路上,我发现这位胖司机特别能聊,听说我是写小说的,就和我聊小说。他说他是个武侠小说迷,喜欢江湖中的快意恩仇,于是一路和我们讨论金庸和古龙的小说。对于武侠我读得很少,金庸许多原著也没拜读过,情节都是从影视剧上了解的,只能附和几句。反而沈琴和他侃侃而谈,金庸古龙都读过,梁羽生也没落下,最后还推荐王师傅去看王度庐,说他写人写情比金庸好。王师傅摇头,说武侠小说,世界上竟然有人比金庸写得还好,不可能,绝不可能。
取了车,行驶了半个多小时,我们才到达目的地——位于金水区政二街的一家豫菜馆子。王师傅说,这儿是当地老饕经常光顾的地方,汴京烤鸭一绝,如果不是蒋超,普通食客还订不到位呢。此时我已饥肠辘辘,听他这么说,肚子叫得更响了。在停车场停了车,我和沈琴就跟着王师傅进了餐厅,上了二楼包厢。
迅速蹿红之后,蒋超也确实挑战了大量废弃的建筑。当然,这份表面风光的工作,也十分危险。有一次蒋超进入了一条隧道,结果两天后它就塌了。还有一次,在他给一间废弃工厂拍摄视频的时候,由于年久失修,工厂地面突然坍塌,蒋超侥幸逃生。但这些危险并没能阻挡住蒋超的脚步,他越挫越勇,反而敢于挑战更多的未知。
这一次,蒋超把目光锁定在了网上热议的鬼村——弇山村,并在网上招募同行的队友。
得知这个消息后,身为《神秘探索》的编辑,沈琴立刻在社交网络平台上联系了蒋超,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蒋超当然表示欢迎,认为如果有发行量这么大的杂志来进行专题报道,对自身知名度的提高无疑有利无害。经过多次联系,敲定了出发时间后,蒋超告诉沈琴,探险队先在郑州集合,再驱车一同赶往弇山村。
“最后,他就给了我司机王师傅的联系方式,航班我已经提前用短信通知了王师傅,他还回复没有问题呢。”沈琴在人群中极目四望,忧心忡忡地说。
“可能路上堵车,我们再等等好了。”我安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