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尸体周边没有凶手的脚印,在推理小说中,属于无足迹杀人。这种诡计很常见,算是广义密室的一种。美国推理作家,有“密室之王”之称的约翰·迪克森·卡尔有不少作品都是以此为谜团进行创作的,比如《女郎她死了》(<i>She Died A Lady</i>)和《白修道院谋杀案》(<i>The</i> <i>White Priory Murders</i>),此外,新西兰作家诺曼·贝罗(Norman Berrow)的推理小说《撒旦的足迹》(<i>The Footprints of Satan</i>)也是一本关于无足迹杀人事件的杰作。在日本,挑战这种谜团的作家更是多如过江之鲫,如岛田庄司、二阶堂黎人、麻耶雄嵩、法月纶太郎等。
我把这些读过的推理名作在脑中过了一遍,仍旧找不到一个与此相似的案件。毕竟单纯地将推理小说中的诡计套在这次的案件中,似乎有些牵强。小说中描绘的环境大多为暴雪天气,虽也有泥地和沙地,但大部分是以雪地密室为主。既然是冰天雪地,温度极低,那么对于脚印的造假手法也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举例,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一份无足迹杀人的书单,慢慢品味),但暴雨天气的话,很多手法就行不通。
果然不行,现实与虚构的案件差得太远,连参考的作用都起不了。明明参与过多次案件的侦查,单独遇到案件,却什么忙都帮不上。这种沮丧的情绪在我心头蔓延开来。内心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我耷拉着脑袋站在无头尸旁,对自己感到绝望。
不知过了多久,金磊、王师傅和徐小伟陆陆续续地赶到了现场。随着他们从四面八方赶到尸体旁,泥地上的足迹也变得杂乱起来。
——不是人类能够做到的!
这具无头尸简直像从天而降般,出现在这片洼地之中。而周围除了一道我留下的鞋印之外,再无其他痕迹。不符合物理常识的现象再次出现了。这场面好熟悉,在镜狱岛,操场中央被绑在十字架上的无头尸,周围也是没有任何足迹。
——我是被诅咒了吗?
大脑在这一刻仿佛停止运转般,一片空白。
“韩晋!你怎么了?”
不等沈琴有所行动,我便飞快地跑向那具尸体。被雨浸泡的柔软湿滑的泥地上,留下一串我的脚印。每一次迈步我都异常吃力,暴风骤雨以及泥泞的土地令我跑步的速度减慢。我不顾一切,拼了命地奔跑,希望刚才的猜测都是错的。这次来弇山村的人,谁都不要出事,必须安全地回到沁阳市。我一边奔跑,一边向上天祈祷着。
跑近后我才看清,这具尸体上穿的正是蒋超的衣服。他那条牛仔裤我也记得,只是腰后有三根裤襻断裂开来,不过当时并没有特别在意。我在离尸体大约两米的位置停下脚步,尸体的头部已经找不到了。我不由自主地后退了一步,顿时感觉无法呼吸。
——凶手真的太残暴了!
无头尸体就这么趴卧在泥泞的土地上,雨水毫不留情地打在他的身上。周边没有血迹,即便有,恐怕也被暴雨冲刷干净了吧。
我拿出对讲机,开始通知另外两组人,并告知我和沈琴的具体位置。说完后,我发现沈琴依旧站在原地,没有跑到我身边。我正觉得奇怪,忽然察觉到一件非同小可的事!
沈琴的喊声把我从虚幻中拖回现实。
我朝她摆了摆手,表示没事,让她待在原地别动。我则站在无头尸边上,等其他人来。我抬头环视周围的情况,在镜狱岛杀人事件中的无足迹案件,那种诡计无法在这边使用,条件不允许。那凶手究竟用了什么魔法,才能在不踩踏周围泥地的情况下,杀死蒋超,或者将尸体运送至泥地中央呢?
对此,我毫无头绪。
如果陈爝在这里,他会如何思考呢?我想,他一定会饶有兴致地看着尸体,然后出言嘲讽我观察力不够敏锐吧。又或者,他会感叹凶手拥有恶魔般的智慧,犯下如此具有艺术气质的谋杀案。总之,他一定会说些出格的话,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想这些也没有用,陈爝身处一千公里外的上海,手机又接收不到信号,我根本无法联系上他。目前唯一能靠的就是自己的力量。思及此处,我的情绪便稍稍稳定了一些,头脑开始恢复运转,冷静地分析当下的情况。
尸体周围,竟然没有其他的脚印。
而这场暴雨下了足足有十几个小时,不,甚至都不止。
也就是说,在蒋超死亡的时候,并没有人接近他,谋杀他。不然,尸体周围一定会留下明显的足迹。眼下,蒋超尸体边上除了一排我刚才跑步时留下的足迹之外,并没有其他的痕迹,连蒋超自己的足迹都没有。退一万步说,就算蒋超是被斩首之后,被带到了这片泥泞的洼地,那么凶手的足迹呢?难不成他有翅膀,像恶魔一样翱翔于天空之中?
——这怎么可能?
显然,沈琴已经看出这起案件的特殊性了,所以没有随我跑到尸体旁边。否则,泥地上就不只有我一个人的足迹。面对如此可怕的杀人现场,我不禁感到惊诧,身上每一处关节都像是被恐惧紧紧束缚,无力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