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拼图游戏
我从来没有想过,要用一个词去概括那五年里的生命。而今想来,两个字就那么跳了出来。
“其实,我想你现在的问题是,你太过于执着自己杀过人了,以至于你做出推测的时候,都是基于这种执念,而不是逻辑。比如,你记忆碎片里的女孩和老人之所以没有在这几年出现,的确死亡是一个强有力的解释。但这和你杀了他们没有必然联系,可你却仿佛理所当然般把两者连在一起说了出来。”
那五年?
便如现在,一些碎片自然地从心里浮出来:掌心的美玉,握着玉的粗糙的手,那一泓细腻的白。眼看着它们就要晕化开去,连成整片的记忆,我拾揉鼻根,睛明穴的酸痛直刺脑仁,立刻就把它们抹去了。
“你还在等什么呢?”我忍不住把话挑明:“最可能的情况,是他们死了,我杀了他们。”
非但不畏惧回想,恰恰相反,那是我心中的圣地,时时前去朝拜。那些支离破碎的回忆,却是被我自己分割的,时时环绕着我飞舞盘旋,攸忽在前攸忽在后,时而信手取来一块细细把玩,再随手扔回去。和朝圣矛盾吗,一点儿都不,那就像是土星环,有神秘圣洁之美,但若一头扎进去,落在一颗碎屑上,就知道那是荒凉粗砺的石或冰。
“也许。不过如果你杀了他们,那么你就不可能在嘉峪关的戏台上杀过人,不可能在敦煌汽修店后的火堆边杀过人。”
我从不畏惧去回想那五年,哪怕是最……淋漓的细节。那是肥沃的土壤,不仅对于我的小说,更滋养了我如今的生命。那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生,什么是死。
“就像闭上眼睛。那并不是完全的黑暗,在黑暗中有许多光点,似乎没有规律地游动着,它们会组成很多图案,甚至是某些人的形象,但总在最后一刻分崩离析。是的,就像闭上眼睛。”
“有很多种可能。比如他们身在国外,不了解你的情况,不过以你现今的知名度,这可能性不高;又或许你们后来结了仇,决定彼此老死不相往来;还有一种可能呢,他们做了对不起你的事,远走高飞,再不敢来见你。”
“什么?”
不,他们死了。我想。
“闭上眼睛。”
“为什么不可能呢?”
畅快的淋漓,苦痛的淋漓,在寂寂的荒野上,在嶙峋的山石间,在白茫茫的河滩边,在光影斑斓的丛林里。除了淋漓,再没有别的词能包含这生命中的百般滋味。
“因为你之所以说可能杀了女孩和老人,是基于你苏醒时的伤,像是经过了剧烈搏斗,换而言之,如果杀人,时间只可能是那个时候。而之前,你还是和他们在一块儿的,除非说那两宗谋杀案他们也都有份。”
淋漓!
“有道理,但这似乎形成了一个悖论,我之所以开始怀疑自己杀过人,是那些小说。但如果我杀过人,我杀的应该不是小说里提到的那些。”
她为什么不说呢?
要想继续把“失落的五年”这出戏演下去,我得给出一个朦胧的,有着许多种解读可能的词。
我坐直了身子,看着她。
想想怎么回答钟仪吧。当然不能照实说。淋漓?那她一定会一路追问下去,因为淋漓意味着清晰,意味着刻骨,意味着饱含了生与死的大快活,若一个人想到某段生命的感觉是淋漓,他怎么可能会没有记忆呢,那就是他最深刻的记忆呀。面对钟仪,我得小心一些,别自找麻烦。
她没在看着我,像是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