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拼图游戏
这种开放式的引导,给钟仪留出了足够的空间来发挥,如果她真是那个人,那么在引导过程中,一定会“恰好”说出某些和当年事件相对应的东西。而我则会把咬钩的过程放慢,直到她“恰好”说出第二个、第三个,让她自己揭下面具,把真实的身份暴露出来。
我扯出这番话来做挡箭牌,重点就在模糊逻辑上。好像昨晚和她谈话时,说过这些年我每每回忆“失落的五年”,也想过自己有否杀过人,既然如此,那不是本来就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和所谓信心之说自相矛盾。但我现在既然说了信心和逻辑没关系,也就能糊弄过去了吧。一会儿有信心,一会儿没有信心……呃,这心态弱的像个在表白不表白中挣扎的青春期小男生,但这么短时间要想自圆其说,也只能用这种自抽耳光的烂招了。
我装模作样地闭了会儿眼睛,仿佛沉入了意识的深处。
钟仪有些狐疑地看着我。
“不行。”我睁开眼说:“进不去,可能是潜意识里的排斥情绪太强了。要么,你帮我看看。”
“这是一回事。噢,我是说,我指望它们是一回事。”
“我?怎么帮?”
我心头一跳。
“那五年你究竟做了什么,已经没有完整的记忆,但我相信,总有一些画面,一些声音,会偶尔出现,哪怕支离破碎。这些记忆的碎片一定有它独特的气息,你能告诉我,每当你回忆那五年时,最强烈的感觉是什么。我只需要一句话,甚至只需要一个词。”
撒一个谎的难度在于,它如果是一个重要的基点,你就得为它建构一整个全新的逻辑世界。即使是我,在面对钟仪这样的对手时,也有难以面面俱到的时候。
钟仪放慢了语速,声音变得更柔和舒缓。
“看来你的确需要一个中间立场。你不能时时都设想自己真的曾杀过人,不能预设立场。所有的分析,都要从现在实际掌握的材料出发。而就你刚才所说的那些记忆碎片,完全不能直接推测出你杀了女孩和老人,但可以推想的是,在他们的身上,必然发生了让你很不愉快的事情,而此事被你压抑在快乐的记忆之下,成为你不安的来源。”
“我以为我只需要做一个心理医生。”
“你直觉很好,想象力又够,你随便说,任何你觉得可能的方向,一条词语一个画面一段故事,随便说别管逻辑性,只看能不能刺激到我的记忆。”
我一摊手:“这就是你的价值了。”
我放出了胜负手。
“可是我觉得,你一下子就把自己设定为杀人犯,这也……你需要一个中间立场来进行分析。”
“呵,好。既然你提到信心和非逻辑化的感觉,那我们就把小说是怎么来的之类的逻辑性问题先放一放。”
轻轻巧巧就把主动权接了过去,我几乎要为她鼓掌。就是这样了,先否定我杀过人,喂我吃颗定心丸,再抛出“发生了很不愉快的事情”,看起来事情似乎远没有直接判定杀人严重,但却夯实了通往不幸事件之途的路基,多么美妙的玩弄人心的手段。在此基础上再往下一步步推导,等到“杀人”这个判定再次出现的时候,我就完全被钉死了,如果我真的是我扮演的这个角色,那么到那时,恐怕心理层面会全盘地接受她的说法。你看,人家原本并不愿相信你是个杀人犯,一次次为你辩护,但这么一路分析下来,到如今连人家都只能承认你杀过人,还有什么可说的。
“不管那五年里我做过些什么,都和现在的我是另一个人了。不过如果我真有双重人格,你要小心点别把他引出来哦。这就考验你的业务能力了,钟医师。”
“那么,你是否还有一些更细小,更深处的记忆碎片漏了说呢,或者,你可以试着寻找你说的那种不安的感觉,专注在这种以往你会忽略的不太舒适的体验上,试着把它放大,在这过程中,无论你看到什么,联想到什么,都可以说出来。”钟仪用低沉而动听的语调说。
“希望我们最后能得出结论,你的自我怀疑都是些无端的臆想。我可不想同时成为心理医生、侦探和法官,以及受害者。”她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