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他沉着坚定但又极力显得谦虚谨慎地敲了两下,便径自推开了郑达理房间的门。
办公室内的气氛十分沉闷。
“那我就再坦率些。”
“郑书记,您找我有事?”中午,李向南推门进到“贵宾院”郑达理的房间内。
“你想了半天,就是这么个行动?”
上午郑达理召开的县委常委扩大会结束后,中午地区纪检委就来了一个调查组,找李向南谈话。这是李向南完全意想不到的又一件事情。
“这可能是眼下最重要的。”李向南拉开了门。
“和他谈?”
“嗯……有关你的一些情况。”老董不苟言笑地说。
李向南想了想,说:“我觉得应该和他谈谈,采取坦率的方针。”
“了解什么情况?”李向南问。
“怎么坦率,给他提意见?”
古陵的局势,用记者的新闻语言来说,正在急剧恶化,或可说严重起来。
他在灯光昏黄的县城街道上走着,一路上考虑着和郑达理的谈话如何进行。他要进行一次难度很高的谈话。这种谈话,看着不事喧嚣,但它常常比处理一个轰轰烈烈的场面更有实质作用。一想到自己是在困境中开拓道路,他的胸中就涌上来一种有力的冲动。他愿意在复杂的环境中施展和锻炼自己的政治才干。他要用最坦率、最诚恳的方针打破郑达理成见的防线。
任何事情、任何人都要不断面临选择。目标要选择,方向要选择,道路要选择,战略要选择,策略要选择,一切都在不断的选择中进行着。正确的选择从来是最重要的。他下一步的行动应该做什么样的选择呢?
“贵宾院”到了,灯窗明亮。
李向南蹙着眉时走时停地缓缓踱着。庄文伊、康乐、小胡各自坐在椅子上、单人床上,抽着烟沉默不语。要说的已经说过了,只是不时抬头看看踱步的李向南。李向南在窗前的写字台旁慢慢站住了,把烟头用力摁灭在烟灰缸内。窗口流进夏夜的湿热。吊在写字台上的电灯把他的影子放大了,黯淡地投在地上、墙上、书架上。他看了看自己的影子。目光扫到了书架上。在一排排的书中,一本书名吸引了他的目光:《选择的必要》。
“我们找你了解一点情况。”矮胖的老干部客气地点了点头,说道。他是调查组组长,姓董。
李向南淡淡一笑:“那太愚蠢了。我准备对他坦率谈谈我的全部真实想法,甚至谈谈我的全部经历。”
“找我谈?”
“你可别拿你北京学生这一套。”康乐说,“他才不会和你进行这样的谈话呢。你越把你的真实暴露出来,他越不理解你,越会增加对你的问号。”
“坐吧,向南。”郑达理伸了伸手,指着沙发说道,“是地区纪委调查组的几个同志,想找你谈谈。”房间里还坐着三个李向南并不认识的人。一个矮胖的老干部,一个神情严肃的中年人,还有一个戴眼镜的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