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嘿,”那名技术人员说,“看起来像被吃过似的。”
母亲又在大声叫唤她了,蒂娜决定不再晒太阳,便离开水面到棕榈树树荫下。在海滩的这一段,高大的棕榈树下长着盘根错节、枝丫交叉的红杉树,任何人都无法穿过树丛进入内陆。蒂娜坐在沙上,用脚踢着红杉树的枯叶。她发现沙上有许多鸟的足迹。哥斯达黎加以鸟类繁多而闻名。旅游指南上说,此地鸟的数量是美国和加拿大总和的三倍。
“哦,是的。”史东回答,“他们要我们做什么呢?”
“是的。”那名技术人员说,“不过我不明白,他们干吗要寄一只蜥蜴给我们。”
蜥蜴并没被吓倒,还用两条后腿向她走来。它不比一只鸡大,而且像鸡一样,走路的时候头部往前点着,蒂娜觉得可以将它喂养成很好的宠物。
“他的秘书打电话来,”史东回答,“辛普森整个夏季在婆罗洲作野外考察。因为他们怀疑这种蜥蜴会传染疾病,所以她要求我们的实验室检查一下。我们先来看看收到的到底是什么玩意儿。”
蒂娜觉得这蜥蜴很可爱,有点像大一些的蝾螈。她也举起手来朝它挥动。
这个白色塑胶圆筒的大小像容量为半加仑的牛奶瓶,附有金属锁和带螺纹的盖子,上面写着“国际生物物种容器”,同时还贴着以4种文字写成的警示标签。这警告的用意为预防抱有怀疑态度的海关官员打开圆筒。
古提斯站起来向前走去。他并不担心吼猴的安危,那镇静剂的剂量小得可怜,除了使吼猴产生几分钟的晕眩外,不会带来任何危害。他又在考虑如何处置他的新发现。他本人将写一份有关整个情况的初步报告,但这份剩余的食物嘛,当然得寄回美国作进一步的鉴定。那他应该寄给谁呢?这方面公认的专家是爱德华·H·辛普森,他是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动物学荣誉教授。辛普森这位老先生举止文雅,满头银丝整整齐齐地向后脑梳去,他是世界上蜥蜴分类学的头号权威人物。古提斯暗自思忖着,也许他会把这只蜥蜴寄到辛普森博士那里。
接着,蜥蜴顺着她的手臂向脸部爬去。
纽约
就在这时候,蜥蜴没有发出任何警告,便跳起来扑向那只伸出的手,她可以感觉到它的小爪子在抓她掌上的皮肤,那动物出奇地沉重,把她的手臂压了下来。
理查德·史东博士是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热带病实验室的主任。他常说,这个实验室的名字使人联想到的研究区域比它实际的范围要大得多。实验室在20世纪早期建立,曾占据生物医学研究大楼4楼整整一层,技术人员致力于根除黄热病、疟疾和霍乱,但医学上的成功——加上在内罗毕和圣保罗也建立了研究实验室——使得这个热带病实验室的地位大不如前。现今它的面积只有过去的一小部分,仅雇用两个全职的技术人员,他们的主要工作是诊断从海外归国的纽约人的疾病。实验室轻松的日常事务使他们对那天早上收到的东西感到措手不及。
蒂娜屏住了呼吸,又是种可以列在她表格上的新动物!那蜥蜴用两条后腿站起来,靠粗大的尾巴保持平衡,眼睛牢牢地盯着她。蜥蜴站起时,几乎有一英尺高,皮肤呈深绿色,背部有一条条棕色的花纹。它的前腿很细,长着小小的爪子,在空中不断地摆动。当它凝视蒂娜时,头部还歪向一边。
显然,警示标签起了作用。当理查德·史东拉过那盏大灯时,他可以看到封条完好无缺。史东打开通风器,戴上塑胶手套,套上面罩。不管怎么说,实验室近来曾鉴定过传染上委内瑞拉马热、日本乙型脑炎、科萨努尔森林病毒、兰加特病毒的物种,还有马亚罗。他不得不小心些,接着他扭开了螺旋盖。
是不是树懒发出的叫声?蒂娜觉得不是,但她也不能确定。那是一种海鸟的叫声吧。她一动不动地静静等待,听到那沙沙声又重新响起,最后她终于找到发出声响的地方。在几码远的地方,从红杉树的根部冒出一条蜥蜴,正直愣愣地望着她。
一股气体“咝”的一声从圆筒里冲出来,化成一片白色烟雾,圆筒顿时变得冰凉。他在筒里发现一个上了拉链像装三明治的塑胶袋,里面装着一件绿色的东西。史东把一块外科手术用的帘子摊在桌上,把袋子里的东西倒了出来。一块冷冻的动物躯体掉在桌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沙滩上有一些三趾鸟的足迹,又小又浅,几乎难以发现。另外还有一些足迹很大,而且在沙中留下深深的痕迹,蒂娜懒洋洋地瞧着这些足迹,突然听到吱吱的叫声,接着从红杉树丛中又传来一阵沙沙声。
“抱歉,”蒂娜说,“我确实什么也没有。”
“哦,很好。”热带病实验室的那名技术人员看着海关的标签说,“一段被吃剩的,而且是不知名的哥斯达黎加蜥蜴。”她皱了一下鼻子,“这全是给你的,史东博士。”
蜥蜴停了下来,歪着头,发出叫声。
理查德·史东穿过实验室来看这新到的标本:“这是从辛普森实验室来的东西吗?”
蒂娜发现,这蜥蜴留下的三趾足迹看起来和小鸟的足迹一模一样。它向蒂娜靠近,她还是一动不动地待在那里,不想惊吓这只小动物。它竟会靠得这么近,实在令她惊愕不已,但她想起来这里是国家公园。公园里所有的动物都知道它们的生命是受到保护的。这条蜥蜴也许很温顺,它希望蒂娜给它一些食物吧。很遗憾,她一点食物也没带。蒂娜慢慢地伸出手来,掌心摊开,让它看清楚并没有食物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