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雍正密折治国
<a id="ch31" href="#ch31-back">(31)</a> 雍正于故宫三希堂西暖阁题有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而雍正之所以长期服用“既济丹”“秋石”之类的丹药,既有色欲方面的因素,也与他统治清帝国的手段有密切关系——清军入关之后,历代皇帝都相当注意吸取中原秦制帝国的统治术。雍正是其中走得最远的。他在位十三年,心心念念的全是如何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也就是官僚集团。他不喜欢“与士大夫治天下”,而是希望将官僚集团规训为最服帖的奴仆。为达成他的目的,他在官僚集团中发起人格侮辱运动,实施密折治国,将自己变成一个日理万机的最高情报头目。
<a id="ch32" href="#ch32-back">(32)</a> [日]宫崎市定:《雍正帝:中国的独裁君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82页。
这当然是欲盖弥彰的说法。雍正突然死亡,乾隆及朝中王公大臣皆措手不及。在诸事待办的状况下,乾隆于雍正驾崩次日竟腾出手来优先处置在圆明园内的两个炼丹道士,自是因为这两个道士与雍正之死有着非比寻常的关系。事实上,雍正皇帝热衷炼丹,他常年吃丹药是清帝国官僚集团众所周知的事。他不止一次将炼制的丹药赏赐给鄂尔泰、年羹尧、张廷玉、田文镜、岳钟琪等人,这些都记载在皇帝的朱批和臣下的谢恩折子里。
<a id="ch33" href="#ch33-back">(33)</a> 《御制朋党论》,见《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五卷。
<a id="ch26" href="#ch26-back">(26)</a> 《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一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21页。
秦泰不知道的是,就在他满大街贴告示的同时,孟津县一个叫翟世有的老农正抱着他那一百七十余两银子的包裹蹲在宋家山的官道上等他往回找,而且一直等到天黑。他更不会想到,告示贴出来的第二天,就在他几乎已经完全绝望的时候,翟世有那张带着些许木讷的脸会突然出现在他面前,把那包沉甸甸的银子塞回到他手中,而且拒绝接受任何酬谢。从惊愕中回过神来的秦泰跪下给翟世有叩了几个响头,将他拜做了干爹。<a id="ch2-back" href="#ch2">(2)</a>
<a id="ch27" href="#ch27-back">(27)</a> 杨启樵:《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岳麓书社2014年版,第180—184页。
刘姥姥进大观园,曾对贾府花费二十多两银子置办的螃蟹宴感叹说“这一顿饭的钱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如此也就不难理解秦泰丢了一百七十余两银子之后的惊慌失措。他找到当地地保备了案,忍痛出了一张承诺“均分银两”的告示,并在第二天贴满了附近乡镇的大小角落。
<a id="ch28" href="#ch28-back">(28)</a> 《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二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925页。
十二天之后,雍正皇帝在圆明园暴毙身亡。次日,他的儿子乾隆下了一道谕旨,说先皇日理万机,闲暇之时,听说江湖上有炼丹之说,于是把张太虚、王定乾等道士招来,安置在圆明园,但“圣心深知其非,聊欲试观其术,以为游戏消闲之具”,也“未曾听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药”。现在朕将张太虚、王定乾等人赶出圆明园,遣回原籍,若有人出去后胆敢“捏称在大行皇帝御前一言一字”,决不轻饶,立即正法。<a id="ch1-back" href="#ch1">(1)</a>
<a id="ch34" href="#ch34-back">(34)</a> [日]宫崎市定:《雍正帝:中国的独裁君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52页。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初九,二百斤黑铅被运进圆明园。
<a id="ch35" href="#ch35-back">(35)</a> 张书才:《雍正帝严斥官员以“庸愚”自居》,《历史档案》1993年第3期。
雍正六年(1728年)四月初三,陕西三原县棉花贩子秦泰骑马路过河南府孟津县。在宋家山地界,将装有一百七十余两白银的包裹不慎掉落,秦泰一路风尘,满身疲惫,许是在马背上打了个盹儿,居然没有察觉。
<a id="ch29" href="#ch29-back">(29)</a> 《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十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848页。
<a id="sec001"></a>一、正面榜样与反面教材
<a id="ch30" href="#ch30-back">(30)</a> [日]宫崎市定:《雍正帝:中国的独裁君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86—187页。
为了始终能够日理万机,他不得不求助于丹药。而那丹药最终要了他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