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皇权、宦官与士人
<a id="ch6" href="#ch6-back">(6)</a> 范晔:《后汉书·宦者列传》,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523页。
2.掌控朝廷人事升迁大权,进而以权力寻租。张让等高级宦官在灵帝的授意下在西园公开卖官鬻爵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其实,在此之前,汉安帝、汉桓帝都卖过官。只不过,安帝、桓帝拿出来卖的主要是关内侯、羽林郎、五大夫、官府吏、缇骑营士等低级官爵<a id="ch4-back" href="#ch4">(4)</a>。灵帝不同,在他的授意下,宦官几乎可以出售汉帝国的一切官爵。二千石(相当于郡太守)的价格是二千万钱,四百石(相当于一万户以下的县的县长)的价格是四百万钱,关内侯的价格是五百万钱。公卿不方便明码标价,就让宦官们去私下勾连。<a id="ch5-back" href="#ch5">(5)</a>
<a id="ch7" href="#ch7-back">(7)</a> 范晔:《后汉书·党锢列传》,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209页。
1.皇帝的赏赐。有人统计:“顺帝以后,宦官食封人数和食封户数迅速增加。顺帝时,孙程等宦官总计食封人数为八万九千二百户。而据《汉书·食货志》载,当时五口之家‘其能耕者不过百亩’,依此推算,宦官至少分食了国家八百九十二万亩土地的赋税收入。桓帝、灵帝时,单超等‘五侯’与侯览、曹节、张让等‘十常侍’集团食封更多。据统计,有记载的东汉的宦者侯有食邑的共三十七人,占已知宦者侯数量的十分之六,其食邑总共十七万一千二百户,平均每一宦者侯约食四千六百三十户。”<a id="ch3-back" href="#ch3">(3)</a>
<a id="ch8" href="#ch8-back">(8)</a> 范晔:《后汉书·窦融列传》,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819页。
<a id="ch1" href="#ch1-back">(1)</a> 范晔:《后汉书·宦者列传》,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519页。
包括曹腾在内的宦官如此发迹,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东汉帝国统治集团的内部分裂。分裂发生的具体逻辑简述如下:
<a id="ch2" href="#ch2-back">(2)</a> 范晔:《后汉书·宦者列传》,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519页。
<a id="sec002"></a>二、宦官与士人争夺人事权
<a id="ch3" href="#ch3-back">(3)</a> 杜婉言:《佞幸:中国宦官与中国政治》,东方出版社2017年版,第162—163页。
这么多钱当然不会是勤劳致富所得。东汉中后期,宦官普遍聚有巨额财富。这些财富主要来自三个途径:
<a id="ch9" href="#ch9-back">(9)</a> 范晔:《后汉书·张王种陈列传》,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826页。
可是别忘了,他的养子曹嵩可以拿出十亿钱(汉代一亿等于十万)来买太尉之职。“嵩灵帝时货赂中官及输西园钱一亿万,故位至太尉。”<a id="ch2-back" href="#ch2">(2)</a>
<a id="ch10" href="#ch10-back">(10)</a> 范晔:《后汉书·党锢列传》,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187页。
曹腾侍奉四代皇帝,没出过纰漏。他举荐给朝廷的人才都是虞放、边韶、张温等海内知名的人物。有一次,蜀郡太守派人持信拿钱贿赂曹腾,信落在益州刺史种暠手里,种暠上奏弹劾,要求将曹腾下狱治罪。皇帝说:“信自外头送来,不是曹腾的错。”皇帝没有理会弹劾,曹腾也不记恨,常常赞扬种暠是个称职的好官。当时的人都说曹腾真是个好宦官。
皇权的赏赐自不必说,曹腾拥戴汉桓帝即位,有“定策之功”。权力寻租一节,传记里说得委婉,其实也不难理解,若非察举、征辟的升迁路径操控于宦官之手,虞放、边韶、张温等士人是断不会自贬身份,由宦官曹腾帮他们“进达”;蜀郡太守给曹腾送钱,自然也是因为给曹腾送钱管用。曹腾之兄曹褒官至颍川太守,侄子曹炽做过侍中,另一个侄子曹鼎在河间相任上遭人弹劾“臧罪千万”<a id="ch7-back" href="#ch7">(7)</a>,则是高级宦官安插亲友子弟于州郡掠夺民脂民膏的实证。
<a id="ch4" href="#ch4-back">(4)</a> 范晔:《后汉书·孝安帝纪》,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313页。范晔:《后汉书·孝桓帝纪》,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309页。
曹腾的巨额财富也是这么来的。
<a id="ch5" href="#ch5-back">(5)</a>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五十七,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1849页。
3.将亲友子弟安插于州郡,直接从民间汲取利益。比如,宦官侯览的兄长侯参做益州刺史的时候,“民有丰富者,辄诬以大逆,皆诛灭之,没入财物,前后累亿计”<a id="ch6-back" href="#ch6">(6)</a>,当地谁家有钱,他就找谁家的麻烦,吞并他家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