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皇权、宦官与士人
<a id="ch16" href="#ch16-back">(16)</a> 范晔:《后汉书·陈王列传》,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177页。
3.底层民众脱离原子化状态,变成有组织的力量。
<a id="ch17" href="#ch17-back">(17)</a> 范晔:《后汉书·窦何列传》,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251页。
2.内部利益集团(也就是统治基础)发生分裂;
<a id="ch18" href="#ch18-back">(18)</a> 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曹瞒传》,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页。
<a id="ch11" href="#ch11-back">(11)</a> 范晔:《后汉书·党锢列传》,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210页。
腾用事省闼三十余年,奉事四帝,未尝有过。其所进达,皆海内名人,陈留虞放、边韶,南阳延固、张温,弘农张奂,颍川堂谿典等。时蜀郡太守因计吏赂遗于腾,益州刺史种暠于斜谷关搜得其书,上奏太守,并以劾腾,请下廷尉案罪。帝曰:“书自外来,非腾之过。”遂寝暠奏。腾不为纤介,常称暠为能吏,时人嗟美之。<a id="ch1-back" href="#ch1">(1)</a>
<a id="ch12" href="#ch12-back">(12)</a> 范晔:《后汉书·党锢列传》,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214页。
按《后汉书》的说法,曹操的祖父曹腾可谓特别的“出淤泥而不染”:
<a id="ch13" href="#ch13-back">(13)</a> 范晔:《后汉书·宦者列传》,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522页。
1.外敌的压迫或入侵;
<a id="ch19" href="#ch19-back">(19)</a> 王永平:《汉灵帝之置“鸿都门学”及其原因考论》,《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张朝富:《曹操“尚文辞”与“鸿都门学”》,《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就统治技术而言,秦制王朝的亡国原因,总结起来无非三条:
<a id="ch20" href="#ch20-back">(20)</a> 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王沈《魏书》,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5页。
<a id="sec001"></a>一、曹腾巨额财富的由来
<a id="ch14" href="#ch14-back">(14)</a> 范晔:《后汉书·荀韩钟陈列传》,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050页。
东汉王朝的灭亡原因也大体如此。由宦官曹腾的发迹切入,可以清晰地看出其中关窍。
<a id="ch15" href="#ch15-back">(15)</a> 范晔:《后汉书·吴延史卢赵列传》,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111页。
第一条大体属于不可抗力,第二、三两条大体属于统治技术问题。具备其中任何一条,都有可能导致秦制王朝的灭亡;如果同时具备两条、三条,灭亡的概率更大。秦朝的灭亡主要缘于第二、第三条:胡亥整肃、屠杀官吏集团,六国旧人在民间尚有组织能力。西汉的灭亡主要缘于第二条:九百余名公卿大臣、士大夫、博士、议郎联名要求赐予王莽九锡之赏,可知西汉帝国的统治基础已经集体抛弃了刘氏。新莽的灭亡也缘于第二、第三条:王莽的土地改革严重损害了官僚集团的利益,流民的大规模出现则将原子化的百姓变成了有组织的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