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秦制两千年 > 第五章 西汉知识界对秦制的批评

第五章 西汉知识界对秦制的批评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a id="ch8" href="#ch8-back">(8)</a> 桓宽:《盐铁论·论诽》,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54页。

<a id="ch9" href="#ch9-back">(9)</a> 桓宽:《盐铁论·利议》,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60页。

<a id="ch10" href="#ch10-back">(10)</a> 桓宽:《盐铁论·散不足》,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65页。

<a id="ch11" href="#ch11-back">(11)</a> 桓宽:《盐铁论·地广》,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37页。

<a id="ch12" href="#ch12-back">(12)</a> 桓宽:《盐铁论·地广》,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37—38页。

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刘欣忙得手忙脚乱。他要把全国被废弃的700多座刘氏神祠重建起来。为了求得先祖的原谅,他还要在这一年里,对着上苍和神祠祷告37000多次。而汉帝国天命已尽的说法已经因为皇帝的闹剧得到了极大的普及。<a id="ch34-back" href="#ch34">(34)</a>

汉帝国“天命已尽”说法的普及让遭刘欣放逐的权臣、外戚王莽(王太皇太后的侄子)看到了机遇。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正月,借着日食的机会,亲王莽的政治势力掀起了一场为王莽鸣冤的运动。他们声称,按照天人感应理论,日食出现的原因正是哀帝放逐了王莽这样的“贤人”。压力之下,汉哀帝不得不以年迈的太皇太后王政君需要照顾为由,将王莽召回了朝堂。<a id="ch35-back" href="#ch35">(35)</a>

王莽回归朝堂的第二年,刘欣去世。

<a id="ch1" href="#ch1-back">(1)</a> 班固:《汉书·眭两夏侯京翼李传》,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3156页。

<a id="ch2" href="#ch2-back">(2)</a> 班固:《汉书·昭帝纪》,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33页。

<a id="ch13" href="#ch13-back">(13)</a> 桓宽:《盐铁论·论诽》,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56页。

<a id="ch14" href="#ch14-back">(14)</a> 桓宽:《盐铁论·论诽》,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54—55页。

<a id="ch15" href="#ch15-back">(15)</a> 桓宽:《盐铁论·地广》,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38页。

<a id="ch16" href="#ch16-back">(16)</a> 桓宽:《盐铁论·水旱》,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79页。

<a id="ch17" href="#ch17-back">(17)</a> 《盐铁论·水旱》载贤良、文学之言:“卒徒工匠!故民得占租鼓铸、煮盐之时,盐与五谷同贾,器和利而中用。今县官作铁器,多苦恶,用费不省,卒徒烦而力作不尽。家人相一,父子勠力,各务为善器,器不善者不集。农事急,挽运衍之阡陌之间。民相与市买,得以财货五谷新币易货;或时贳民,不弃作业。置田器,各得所欲。更繇省约,县官以徒复作缮治道桥诸发,民便之。今总其原,壹其贾,器多坚,善恶无所择。吏数不在,器难得。家人不能多储,多储则镇生。弃膏腴之日,远市田器,则后良时。盐、铁贾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土耰淡食。铁官卖器不售或颇赋与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79—80页。

<a id="ch3" href="#ch3-back">(3)</a> 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151页。

<a id="ch4" href="#ch4-back">(4)</a> 葛剑雄:《夏侯胜与汉武帝“庙乐”之争》,《万象》2000年第1期。

<a id="ch5" href="#ch5-back">(5)</a> 班固:《汉书·食货志下》,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176页。

<a id="ch6" href="#ch6-back">(6)</a> 徐复观:《两汉思想史》第二册,九州出版社2014年版,第116页。

<a id="ch7" href="#ch7-back">(7)</a> 桓宽:《盐铁论·晁错》,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8—19页。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