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
有一天早晨,他从趴伏在父亲病榻旁的一个深层的梦境中醒来,发现那监禁在冰棺中的父亲正目光炯炯地看着他。
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天文联合会”下设“行星定义委员会”今天宣布达成行星新定义,等本月廿五日大会投票通过,未来太阳系行星家庭至少增加三个成为十二行星。
快。快点。
冥王星可望保住太阳系行星的地位!
他读出第一个简短讯息。那小人已在夜昼不分的孤独船舱里操纵那双浊黄的大眼快速眨闪,用密码传句子给他。
一个裸身的少年,在一片灰蓝与妖异白色海芋花海的房间里,和他的两眼哀恸如圣母的母亲,如梦游般的交媾着。
关于他父亲死亡的魔术,至少其中有两种和温度有关的描述。其一是他父亲从死前一年开始,一直到真正死亡的那一刻,便像触怒某位残虐而充满创意之神祇,在一种已被定名为“渐冻人”的罕异疾病中慢慢死去。“我想你读过《潜水钟与蝴蝶》这本书吧?”他说。那像是:他的身体从最边缘的部分变成一具冰铠甲,把他的灵魂封在里面。一开始那灵魂惊惶莫名,在仅能移身的小牢窖里呼救。但是第二天、第三天、第二个礼拜、第二个月……那具铠甲竟像最具色情意味的束身刑具,愈缩愈紧。他的灵魂能占据的空间愈缩愈小,最后退守在像一枚鸡蛋大小的空间。舌头是最早被冰封的。眼球则是到死前一刻还可以上下左右移动。所以他们靠一种用眨眼加上移动眼球方位的辨识拼音表来进行缓慢而安静的对话。其实安静的只是他们置身的病房,他每每通过他父亲眼球转动转译出来的简单字句,仿佛听见被禁锁在他父亲身体里的那个小人儿灵魂,正发出咆哮的巨响。一开始总是这样的句子:
譬如极少数的病人在手术台上,医生和助手们正在开膛破肚,戴着薄胶手套的手正拿着钳子和手术刀在他们的内脏堆里像市场阿婆挑西红柿般翻翻弄弄,他们却从麻醉中醒来。他们不能喊叫、移动、眨眼……但知觉却无比清晰地接收全场的每一细节:他们听见医生们戴着口罩嘲笑他们身体里的摆设、嘲笑他们胰脏的颜色或胃的长相,那种羞耻比乳房或睾丸的大小被人嘲笑还要强烈十倍。他们听见锯子切割自己胸骨的声音,或是血液像水族箱打气泵那样在头颅下面的那只槽缸里噗噗响着……
近些年,科学家在海王星以外的“科伊伯带”发现其他星体,它们绕行太阳的轨道很像冥王星。不少天文学家开始争辩该不该把冥王星降级,当成科伊伯带星体。美国自然史博馆的“海登行星委员会”,在二〇〇〇年新设的“玫瑰中心”把冥王星除名,结果闹得不可开交,许多小学生为之哗然,蜂拥而出,为“小小的寂寞的”冥王星辩护…… 今天提出的行星新定义,可望让小学生跟其他捍卫冥王星人士松一口气。
那是一种金属机器、手、真空抽引吸管、无感情的眼睛,共同参与的,像定格连环拍照的强暴。
他坐下,把头探向那摊开的报纸。有一则新闻标题很大:
快!快去救那男孩!快去!迟了他会死!
不对。应是:这个旅馆里,除了他,还有另外的人。
他一时弄不清楚怎么回事。他的梦境。他父亲的躯体,那躲在快闪张合的水晶球体后面的小人儿。似乎每一个界面,即靠一些肉眼为障的阀门隔断着。只要按对了启动阀门的密码锁,那每个原先封闭的、蜂巢似的密室皆可相通。
有人来过了。
国际天文联合会两年前就委托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科学家威廉斯为首的团体,负责定义“何谓行星”,但没能达成任务……冥王星自美国天文学家汤博一九三O年发现以来,一直被视为“怪球”,原因不仅在它比另八大行星小得多,质量只有地球的五分之一,还因为它绕行太阳的轨道呈椭圆形,会侵占到其他行星的轨道,有时比海王星还接近太阳……
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
……未来太阳系将拥有十二个行星,但分为三组,公元一九〇〇年以前发现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与海王星称为“古典行星”(Classical planet);而冥王星及可望新入列的“卡伦星”(Charon)、“2〇〇3UB313”(目前昵称“齐娜”),则称为“冥王类行星”(plutons)。“谷神星”(Ceres)则位在火星及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属“矮行星”(dwarf planet)。
他父亲快速眨着眼睛跟他说这些故事。
行星定义委员会达成的定义如下:“行星这种天体,拥有足够质量,足以克服扯裂星体的各种力量,以至于形状近似球形;轨道绕行恒星,而且本身不是恒星,也不是某行星的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