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人类的故事 > 第二十七章 佛陀与孔子

第二十七章 佛陀与孔子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佛陀与孔子伟大的思想照耀着整个东方,到现在为止,他们的教导与榜样依然影响着这个世界上许多人的行为和思想。

几星期过去。一天傍晚,悉达多命令他的马车夫送他去河边洗浴。突然间,他的奔马为一个死人仰躺在路边水沟的恐怖景象所惊,差点冲出道路。养尊处优的王子一生都被父母好好地保护着,从未目睹过如此恐怖的情景,不由得惊骇不已。但查纳告诉他说,不要在意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世界充斥着死人,这是生命的定律,万物皆有大限来临的时刻。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不朽,等待我们每一个人的都将是坟墓。

最初,孔子只有为数很少的几个学生。逐渐地,愿意聆听他教诲的人越来越多。在他去世前不久的公元前478年,甚至有几位中国的国王和王子公开承认他们是孔子的信徒。当基督在伯利恒的马槽降生时,孔子的哲学已经成为大部分中国人的思想组成部分,并一直影响他们的生活直至今日。当然,如同其他的宗教一样,孔子的思想也并非以其最初的、纯粹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大部分宗教都是与时俱进。基督最初教导人们要谦卑、温顺、放弃野心和欲望,可当他在活活地被钉死在十字架上15个世纪之后,基督教会的首脑却在耗费成百万的金钱修建豪华宫殿。这与最初伯利恒凄凉的马槽何止天壤之别!

不过到他30岁那年,悉达多的生活中发生了一些特别的事情。一次,他走出宫门,看见一位年老体衰、精力尽失的老人,虚弱的四肢似乎因无法支撑身体的重负而摇摇欲坠。悉达多指着这位老人问自己的车夫查纳,他为何如此穷苦。查纳回答说,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穷人,多一个或少一个都没关系,所以不必在意。年轻的王子深感悲伤,可他没再说什么,继续回到宫中与他的妻子父母一起生活,尽力让自己快乐起来。又过了不久,他第二次离开王宫,坐在马车上看见了一个正受着恶疾折磨的病人。悉达多于是问查纳,为什么这个人应该遭受如此的痛苦?马车夫回答说,世界上的病人太多太多了,这样的事情是无法避免的,所以不必介意。听到这个回答,年轻的王子感觉更加悲伤了,但他还是回到了家人的身边。

老子以类似金律的思想教导人们。可在不到3个世纪后,无知的大众却将他塑造成一位异常可怕的上帝,将他充满智慧的思想掩盖在迷信的垃圾堆下,使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变成了一长串忧虑、害怕与恐怖的事物。

返回到童年生活的柯利扬,需经过一段漫长的路程。一天晚上,玛哈玛亚正在蓝毗尼一个花园的树荫下小憩,她的儿子就于此刻降生了。他被取名为悉达多,不过我们通常叫他佛陀,意思是“大彻大悟的人”。渐渐地,悉达多长成了一位漂亮英俊的年轻王子。当他年满19岁时,他娶了自己的表妹雅苏达拉为妻。婚后的10年里,他一直安全地生活在高高的皇室宫墙内,远离人世间的所有痛苦磨难,安静等待着继承父亲成为萨基亚斯国王的那一天。

孔子教导学生孝顺父母的美德。不久,他们对追思死去的父母们的兴趣,便开始超过了他们对于儿孙幸福的关注。他们故意背对未来,却极力对过去的无尽黑暗投以深深的注视。这样,祖先崇拜开始成为一种正当的宗教仪式。为了不惊扰埋葬在阳光充足、土地肥沃的祖先,他们宁愿将小麦和水稻种植在土壤贫瘠的山坡阴面,即便明知有可能长不出任何东西也是如此。他们情愿忍受饥荒的痛苦也不愿意亵渎祖先的坟墓。

在印度,佛陀被尊为最伟大的信仰导师。他的生平事迹很有意思。佛陀生于公元前6世纪,出生的地方就望得见白雪皑皑、气势宏伟的喜马拉雅山。400年前,印欧种族的东方分支的第一位伟大领导者查拉斯图特拉(琐罗亚斯德)就是在此地教导他的人民。他让他们将生命视为凶神阿里曼与至高的善神奥尔穆兹德之间的一场持续的斗争。佛陀出生在一个非常高贵的家庭,他的父亲萨多达那是萨基亚斯部落的崇高首领,他的母亲玛哈玛亚也是邻近王国的公主。她在少女时代就出嫁了。可月亮在遥远的喜马拉雅山脊上生起又落下,阴晴圆缺了许多个春秋,他的丈夫还未得到一个儿子来继承他的王位。最终,当玛哈玛亚50岁时,她怀孕了,苦日子总算熬到了头。她骄傲地返回家乡,以便当儿子降生时,她在自己的族人中间。

与此同时,孔子的充满智慧的警句深入到越来越多的东亚人民心中。儒教以其深刻的格言和精辟的观察,给每个中国人的心灵抹上了一层哲学常识的色彩。它影响着他们一生的生活,不管是在烟气腾腾的地下室里的洗衣工,还是居住在高墙深宫之内的统治者。

葡萄牙人与西班牙人的地理发现,使得西欧的基督徒与印度及中国的人民发生了频繁的接触。当然,西方人早就知道基督教并非世界上唯一的宗教。他们已经见识过跟随穆罕默德的穆斯林和非洲北部那些崇拜木柱、岩头和枯树干的异教部落。不过在印度和中国,基督教征服者们突然发现,这个世界上竟然还存在成百上千万既未听说过耶稣的事迹也不想信从基督教义的人民,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绵延数千年的宗教比西方的信仰要好得多。由于我讲的是一部关于人类的故事,并不仅仅局限于欧洲人和我们居住的西半球的历史。所以,我想你们应当了解这两个人——佛陀与孔子。要知道,他们的教导和榜样依然在继续影响着这个世界上我们大多数同道者的行为和思想。

在16世纪,西方世界的狂热但不够文明的基督徒们,第一次与东方的古老教义面对面了。早期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看到宁静和平的佛陀塑像及年高德劭的孔子画像,根本不懂得向这些伟大的先知表示最起码的尊重,只是报以轻描淡写的一笑。他们轻易得出结论,这些奇怪的神祗是恶魔化身,代表着偶像崇拜和异教的旁门左道,不值得基督的真正信徒们的尊敬。而一旦佛陀或孔子的精神阻挠了他们的香料与丝绸贸易,欧洲人便以坚船利炮攻击这些“邪恶的势力”。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已经生出了恶果。它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充满敌意的遗产,对我们将来并无任何好处。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