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
合起书本,我沉浸在读后感中。“你是我的命运”,对于这个也似问句的书名,很遗憾,答案依旧模糊。仿佛在广大的沙漠中不知何去何从。同时,莫名渴望从那个场所活下去的坚强信念,自内心源源涌出。宛如故事里的亚纪。
那一瞬间,白石氏的脸孔浮现脑海。他的表情与初会的那天截然不同。这次是“果然中了我的计”。
那是很开朗却又略带羞涩、非常动人的笑脸。
“人生要靠自己的意志去开拓。”
“委身于命运,如实地接受。”
两种看似相反的想法浮现。在那夹缝之间,亚纪摇摆不定。有时,自行做出强力的选择。有时,无法抗拒的事件降临。眼见四十岁将至,亚纪接受了自己的一切选择,迈步前进试图抓住幸福。却在这时再次发生事件。
◇
白石氏的小说,主角多半是所谓的精英分子。被人批评为男性中心主义、令人作呕。这点白石氏自己也在中篇小说集《草上的微光》的解说中提及。不过,得天独厚的容貌与环境只不过是容器。“单是在这个社会上的成功与梦想的实现,并不代表个体自身的精神成长。”他如此说明。白石氏想要表现的,应是隐藏在表面现象底层的人性本质吧。
他的文章也艰深难懂。或许是因为做过周刊记者,文中浓厚反映出政治及社会问题等。因此,也往往构筑出不似小说的世界观。他以《爱有多少》入围第一百三十六届直木奖时,评审委员便曾严厉批评他“爱讲大道理”“像在写论文”。
不过,在这充斥着多种多样书籍的世界,只把娱乐性及浅显易读、是否得过奖当作评价作品优劣的指标,毕竟还是太奇怪。如同历经数十年数百年时光流传至今的许多经典文学作品,有这种可令人一再翻回前页、抱头深思、频频重读的现代作品也不错。这本堪称代表的小说若能发行文库版,让更多人读到,自是一大乐事。
这次,再次重读故事,终究还是一再停驻,会忍不住将自己与亚纪的人生重叠。自手心滑落的希望、擦身而过的人们,以及这一瞬间睡在身旁的温暖存在……人能够凭着自己的意志选择自己的人生吗?对自己而言,最适当的人生选择是什么?将来又会发生什么?
故事中,佐智子给亚纪的信上是这么写的。
世上没有未能选择的未来、没有选择的未来。未来没有任何一样是确定的。但是正因如此每一次的选择都是命运。我们女人,就是这样不断编织命运活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