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把自己玩死了
会的。李承乾对此有十足的把握。因为在所有的开国元勋和朝廷重臣中,只有这个人对现状最为不满,也只有这个人对天子的怨恨最深。
很可惜,大唐储君李承乾似乎不懂得这个道理。在魏王李泰处心积虑要整垮他的危急关头,他居然不懂得把自己的屁股擦干净,甚至处处向对手暴露自己的死穴,这种储君不被废掉简直没有天理。
李承乾相信,有了他的加盟,这场储位保卫战和皇位争夺战定然会多出三分胜算。
他知道,父皇李世民的废黜诏书随时会降临他头上,所以他只能孤注一掷、先发制人!
这就叫铁定了心,一条道走到黑!
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李承乾决定拉一个人入伙。
这就叫破罐子破摔。
谁?
一个岌岌可危只能拼死一搏的太子。
一个雄心勃勃意欲夺嫡继位的藩王。
一个惴惴不安唯恐悲剧重演的皇帝。
这一切是如此似曾相识。
大唐王朝的政治K线图走到了变幻莫测的拐点,谁也不知道历史将作出怎样的方向性选择。
这一点李承乾当然比谁都清楚。可他并不是想方设法挽回局面,而是连续几个月赌气不进宫朝见,甚至“命户奴数十百人专习伎乐,学胡人椎髻,翦彩为舞衣,寻橦跳剑,昼夜不绝”,因而“鼓角之声,日闻于外”(《旧唐书·恒山王承乾传》)。
侯君集。
对于太子的所作所为,李世民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他会入伙吗?
令人感到悲哀的是,称心之死依旧没有引起李承乾应有的反思和警觉。他不但没有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反而在宫中为称心建起一座灵堂、供起一尊塑像,朝夕焚香祭奠,终日泪水涟涟。此外,他又把称心的尸体埋葬在东宫的后花园里,暗中追赠官爵,竖立墓碑。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暮春,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终于走到你死我活的边缘,大唐王朝的储君危机也达到了一个临界点,而唐太宗李世民更是面临着一场即位以来最严峻的政治考验。
李承乾决定拼了——
此刻的李承乾当然不会知道,这伙刺客最终不但没有干掉李泰,其中一个反而出卖了他。
纵然拼他一个玉石俱焚、鱼死网破,他也在所不惜。
李承乾认定称心事件是李泰告的密,对李泰痛恨到了极点,于是暗中组织了一个一百多人的刺杀团,头目有左卫副率封师进、刺客张师政、纥干承基三人,李承乾命令他们——随时找机会干掉李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