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唐兴亡三百年(第三卷) > 独臂擎天 刘仁轨传奇(上)

独臂擎天 刘仁轨传奇(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高宗突然撤兵的原因史书无载,但是从隋唐两朝多次东征高丽的失败教训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一次被迫撤兵的原因都是因为陆路的运输出现了重大问题。此次契苾何力的陆上远征军直接绕过辽东的多座坚城,长驱直入高丽境内,其漫长的运输补给线随时有可能被辽东的高丽军队切断。而且契苾何力攻过鸭绿江的时候,时节已经进入冬季,唐军需要大量的冬衣和粮草,无奈后勤补给又得不到保障,在这种形势下,高宗只能要求契苾何力撤军,以免遭受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

即便只是当一个随军出征的伙夫,刘仁轨胸中的报国热情也丝毫没有减退。

也许正是出于这样的战略设想,所以在龙朔元年四月,高宗正式下诏,命左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辽东道行军总管,苏定方为平壤道行军总管,率萧嗣业及诸胡兵力共三十五军,从海陆两道分兵合击高丽。

“吾欲扫平东夷,颁大唐正朔于海表!”(《资治通鉴》卷二○一)

这一年七月,苏定方率领海军直趋江,在此大破高丽守军,随后屡战皆捷,迅速进围平壤。与此同时,陆军也快速越过辽东,兵锋直指鸭绿江。高丽权臣渊盖苏文派遣其长子渊男生率数万精兵扼守,唐军前锋受到阻击,无法渡江。

出发之前,刘仁轨特意向州司请领《唐历》及唐朝历代皇帝的庙讳名册。然后,这个两鬓斑白的老人满腔豪情地说了一句话:

九月,契苾何力率主力进抵鸭绿江。其时正逢江水结冰,契苾何力立刻下令全军踏冰冲锋。高丽守军本来在兵力上就处于劣势,如今失去了天险,顿时斗志全无,防线瞬间崩溃。唐军一直追击了数十里,斩首三万余级,余众皆降,渊男生仅以身免。

正当二刘在百济苦撑危局的时候,高宗又策划了一场崭新的军事行动。

稍后,百济的军事高层出现了内讧。福信刺杀了道琛,兼并了他的部众,夺取了百济复国军的最高指挥权,随后又大力招集各地的流亡部众,势力顿时更加强大。

那是埋藏在他心中多年的夙愿——征讨高丽。

刘仁轨一出手就解了熊津之围,顿时让留守百济的唐军士气大振。刘仁轨随即与刘仁愿合兵一处,共守熊津城。

高宗为何会在这个时候急着出兵高丽呢?

高宗给刘仁轨下达的任务是:会同新罗军队,火速率部驰援熊津。

此次出征,唐帝国的海陆两军都大获全胜,而且苏定方部已经开始围攻平壤,如果契苾何力能够乘胜而进,与苏定方会师,完全有可能一举攻克平壤,进而平定高丽。

当高宗李治任命刘仁轨为检校(代理)带方州刺史时,刘仁轨哈哈大笑地说:“天将富贵此翁矣!”其乐观和自信的心态溢于言表。

然而,就在这关键的时刻,高宗李治却忽然下诏,命令契苾何力班师回国。

当然,如果不是因为百济形势风云突变、急转直下,刘仁轨这一生恐怕就再也没有出头的机会了。

他虽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官,可带领军队却是一把好手。史称他“御军严整”、指挥有方,因而极大地提升了部队的战斗力。龙朔元年(公元661年)三月,刘仁轨率部驰援熊津,一路上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百济复国军在熊津江口修筑了坚固的防线,并派重兵布防,企图阻止他的攻势,结果一战而溃,被杀和溺死了一万多人。正在围困熊津城的道琛听到前方惨败的消息,不敢与刘仁轨交锋,仓促解围而去,退守任存城。

首要的原因,当然是他已经等待了太久,所以不耐烦了。这一点其实不难看出来,因为他在宣布征讨高丽的同时,竟出人意料地表示要御驾亲征,让武后和满朝文武都吓了一大跳,后来是武后上表力谏,他才悻悻作罢。此举充分说明,高宗征服高丽的愿望确实已经压抑得太久,所以急于想了却夙愿。

而刘仁轨正是其中的一员。

另一个原因,估计是想通过对高丽用兵来威慑百济。因为高丽一直是百济的坚强后盾,如果能一举消灭高丽,百济复国军的斗志必然会受到严重打击,甚至很可能因此瓦解。如此一来,熊津的危险便能解除,百济也可不战而下,用兵高丽就收到了一石二鸟之效。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区别于其他朝代的一个显著特点,就在于它涌现的人才特别多,而最令人瞩目、最值得后人称道的就是——其中大多是才兼文武、出将入相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在初唐时期,帝国的政治舞台上就活跃着一大批这样的人。他们上马便可杀贼,下马即能治国,在朝堂和沙场之间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展现出了高度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军事才华。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