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杀档案10 尾声
人们常常喜欢自己吓唬自己,就是觉得一件事很难,我肯定做不到,我肯定做不好,然后就在这种恐惧的心理中,始终望着那件事情,迟迟不敢动手。我不知道大家是否能理解这种心态,反正当时我就是这种心态。
所以杀手艾司的文档3和4之间,从2012年10月2日,一跳就跳到了2014年6月30日,一年半接近两年,而且文档后面写着第一次大调,当时感觉整个故事的结构都需要进行调整。因为以前的估计忘得差不多了,有些又觉得不太合理,需要整改,整个故事保持着双线并行,又要对应前面落下的伏笔,又要计算好双方的时间线,各自推演有交错重叠,又要留下足够的线索,越往下深入,所花费的时间越长。
从开始一个月一个文档,到后面三个月、八个月,最后持续稳定在半年20万字左右的速度,当时脑子里被搅成了一团糨糊,不知道为什么要把故事弄得这么复杂,甚至开始怀疑人生。
回过头来仔细想想,真的很喜欢艾司,如果不是因为艾司,这个故事根本不可能完成。当时不明所以,只是觉得他应该在故事里存在,他来过,哭过,笑过,他不留痕迹,但他应该存在,在我的故事里。
六年成稿,增删两载,其实主体的故事反到不足为重了,有太多太想抒发的东西,皆尽以文载之。唯一的遗憾,就是文笔稍显拙劣,不足以让艾司童年的天真烂漫跃然纸上,最后的结局,也不及当年思索时那么悲恸欲绝。
刚开始创作艾司的时候,只是想写一个失忆的杀手,感觉很套路,很多人都写过了,没什么新意,或许可以在杀手这个职业本身的历史性和神秘性上玩点花活儿。那时候也不知我的艾司究竟会是什么样。他没有原型,甚至整个故事也没有大纲,连开头和结尾也没有去认真想,毕竟一个预计最长一周最短一天的作品,我觉得打开文档就开写也能写出来,这就是一个凭空写的东西,连《X密码》还有一段偶遇激发灵感,这个……没有。
完全就是那位朋友提起,要不要来写个剧本玩玩?OK,那就写吧。
什么都没有准备的故事,往往就会遇到这种情况,在你写了一两万字或者更短的时候,你会突然停下来,反问自己,我到底要写个什么东西来着?
艾司也是如此,我不知道他到底长什么样,不知道到底长什么样的人他会做出些什么事就无从知晓,整个故事就无法进行下去,以至于写了引子之后,后面该写什么就蒙逼了。
不过在2011年底,我接到广州老夏的邀请,去他家待了两周.他有两个孩子,一个大的姐姐,当年六岁还是多少,一个弟弟两岁吧。两姐弟充满童趣,时而有惊人之举惹人忍俊,时而调皮捣蛋,被父母批评教育后伤心垂泪。
毕竟时间久远,再回首已找不到那种潸然泪下的感觉。
从打算尝试剧本,再到以类似剧本的简洁表达方式进行故事创作,以及全文都以双线并行,再加以第三方辅助纠缠,等等,都是我的一种尝试吧。然后觉得很累,不知不觉间发现头发脱落很多,不知用脑是否真的会与脱发有关。
艾司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磕磕绊绊,困难重重,仿佛自荆棘丛林里强行开路,算是我第一部写完之后真正意义上改成的故事。就连这篇后记,也反复删减,总觉得写完之后我想写点什么,但是想来想去,竟然发现写出来的都不合适。
现在终于明悟,我所思所想,所悟所感,都已经在故事里了,强行自解,反而不美,那么,就这样吧,你好,艾司,再见,艾司。
2017.9.25首写,2019.11.9补改。
在我快离开老夏家的时候,突然就明白了,那就是我的艾司应该有的样子,天真无邪,干净得好像不在人间。他就是一张白纸,任凭这个世界在他身上作画,他将慢慢成长,长成他应有的模样。
在艾司最初的设定和他将要面对的命运想好之后,便时常为艾司所承受的一切感伤,记得2012年创作时,几乎一想到艾司的未来就会独自落泪,但笔下依旧毫不留情地,朝着既定的情节蔓延过去。
2012年父亲因为治疗高血压而引发了脑梗,到了年底又因为胆道堵塞做了手术,生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看着他身体日渐消瘦,看着他渐渐便吃不下东西,体重从六七十公斤瘦到四五十公斤,到最后几乎吃粥都很困难,心思也无法放在创作上,于是艾司就在开学前停了。
在术后父亲身体恢复时,对于当时已经停止了不知道多久的艾司就有点忌讳了,故事没有一鼓作气完成,要从头拾起续写,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而在医院照顾父亲无聊时,又在手机上打下了“紧急行动”,也就是后来的《X密码》,当时估计父亲完全康复了,《X密码》也就写完了。
父亲身体稍微好点,我们又在成都看了房子,心想换个环境居住,老人不用爬八层楼,对身体恢复也是好的。所以2013年一整年大概就是买房子、装修、搬家,再抽空写《X密码》,这中间就花去了一年。等到《X密码》写完交稿后,回过头来再看艾司,我就抓瞎了,因为当时整个故事的架构已经很庞大了,要将曾经设想过的东西一点一点全都找回来,感觉会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