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朱门 > 第三部 三岔驿别庄

第三部 三岔驿别庄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达嫂端茶进来说:“小姐,你如果明天要去看你父亲,也该早点儿睡。”

柔安的父亲在这里受到学者的礼遇,也被视做喇嘛首领的贵宾。

柔安洗过脚,对达嫂说:“把茶端到我房间来,我们还不想睡。我不用你再招呼了,你可以锁门走了。”

她仔细打量他说:“我父亲很挑剔,是个守旧的人。你必须坐得直直的,跟他讲话不能垂头丧气,也不能跷起二郎腿。他习惯用举止态度来判断人。”

丁喀尔工巴庙是寺院,也是大学,正在训练一千八百位年轻的喇嘛,有正规的课程,也有学位。他能和这些博学僧侣讨论佛理和玄学,中国其他地方的僧人很少有这样的修养,他们大多只会烧香念佛。这里的学生都须经过严格的推理和玄学训练,有些专攻医药,有些专攻西藏或中国历法。除此之外,还有特殊的体育训练,包括十一月晚上在阳台上站几个钟头。

“明天我穿这件衣服去看你父亲,你觉得合适吗?”

他真想再看到他的女儿,她长得很快。和自己的骨肉谈天,总觉得心意深契。只要来喇嘛庙一次,她会喜欢的。而且,她今年夏天就毕业了,他心里盘算着未来的计划。有一天早晨他突然昏倒,自觉来日无多,忙写信叫她来。

柔安进房,听到隔壁李飞的脚步声。不久他来到客室,换了一身新长袍。

夜色宁静,只有草地上小虫吱吱叫。柔安在窗边摆了两把低椅子。她倒了一杯茶给他说:“要不要毯子盖脚?”

倦游归来,在西安住了一年左右。他一向沉默寡言,专心研究,和女儿住在一起,不顾与弟弟讨论生意。他还是家中的长者,吃饭时仍然坐首位,他宁可把俗务交由弟弟掌管,彼此没有别的话可谈。他对地方和中央政治都怀着一笑置之的态度,自觉是退休的官员,对下一代的闹剧没有什么好感,总觉得他们无药可救。他不参加社交活动,不久地方要人都知道他要永久告别政坛了,也就不再打扰他了。

“那就进我房间来吧,我已经叫达嫂锁门了。你若要喝茶,那边有。”

他看不惯范林经商的态度,但却不说半句话。他最痛心的是家里的情形。当然,他看不起祖仁,虽然他接受了西方教育,却连一封中文信都写不好。也不只祖仁一个。杜忠对他谈论古典作品,简直是对牛弹琴。就他来说,大夫的第三代已经变成文盲了。大夫邸第三院,他父亲的藏书室已经布满了尘土。

“我以为我们还要谈一会儿。”

马夫牵马走下山路。柔安说,下马步行可能舒服些。此刻寒风刺骨,夹着阵阵松香。小路穿过松林,笔直通向横切山谷的小溪。吊桥的另一端有一排石级街道,沿着密密的白平房斜向坡顶。庙宇的墙垣高五十尺,长两百尺,四边都是尖塔,由斜斜的地面高耸数百尺。一排宽石阶通向一个大平坛,边缘有石台,默祷旗插在上面,随风飘扬。

“洗好了,正在换衣服。”

他们付过马资,进入庙宇的内院,问一个负责接待的僧人,三岔驿来的杜先生在哪里。

“没关系。李先生和我还有话要说。姑爷洗好没有?”

“你是杜先生的女儿吗?”僧人问她,“他要我们招呼你。”

现在他只关心自己的女儿,她是他唯一的希望和安慰。他们父女之间有一种独特的情感。他把一切传给她,教她书法的奥妙,陪她读唐诗,告诉她五十年前伟人的逸事,像曾国藩啦、张之洞啦、左宗棠和李鸿章啦,这些人的故事深深迷住了柔安。

“没有必要。”她高兴地瞥了他一眼,“你现在穿起来干吗?”

前年夏天他曾经约一个年轻人到西安。小刘是他在孙传芳手下当官时认识的,他把他当做女婿的人选,因为小刘的古文造诣非常出色。他鼓励他到西安,虽没说要去见他女儿,不过小刘也心照不宣。但是小刘娇生惯养,从小受母亲的娇宠,连夏天也穿上毛衣,穿长袍。小时候他只要打一声喷嚏,母亲就给他加一件衣服,第二声又加一件,第三声又加一件,结果他摇摇晃晃,走都走不稳。九月一来,他母亲就把他房间的窗户封得死死的。柔安只看他一眼,便知道自己绝不会嫁他,甚至不肯看父亲的面子。后来小刘回上海,事情也就过去了。

“我会紧张呀!”

去年秋天杜忠来到三岔驿,后来参观喇嘛庙,竟一见钟情。冬天他没有回去。当然三岔驿和丁喀尔工巴庙之间的峡谷被雪封住也是原因之一。干爽的空气,雪峰群中的山谷,博学和安详的气氛,使他觉得这是一个理想的隐居地。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