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三岔驿别庄
她打开春梅送的一包中药。老人仔细看了看,用灯光照了照人参,说是上等货。
达嫂打断了他们的谈话。
“他们上元节送的一包,还没用完哩。”柔安眼中现出忧虑,“只有三片,不过二三两。没有人替你炖吗?”
她看看房里的陈设。这是本楼的上房之一,木头地板上铺着厚厚的旧毯。墙上挂一幅丝底圣像,名叫“唐卡”,以工笔绘出佛教传奇的故事。角落里有一只铜制火盆和一只大铜壶。小茶几镶着精雕的画板,上面放一只大嘴的西藏茶壶,和几只细雕的银茶杯。好多件长袍挂在墙上,门边的竹椅上有几件脏衣服。上斜的窗框旁立着一张长桌,砚台、毛笔筒和两件干净的衣服就放在上面。柔安看了很难过。凭女人的利眼,她看出他父亲的白内衣领子、袖子都发黄了,和他以前由山西回家的时候差不多。唐妈洗了两三次,领口才恢复原来的白色。
“你骑了一整天骡子,想必累了。”
“你在这里过得很舒服?谁侍候你?”柔安问道。
“要不要下去看看渔村?”
“我过得很舒服。我有一个用人。等你住熟了,你就知道这是一个好地方,不像三岔驿老屋那样寂寞,庙里总有事进行着。”
“坐吧。”杜忠意外听到多年没听见的优雅辞令,便和颜悦色地说。李飞用“令爱”来称呼柔安,显得自然而庄重,不让人觉得太随便或太轻浮。
远方的夕阳正照射在北岸的红土丘上。
老人家和年轻人接着寒暄了几句。杜忠看出女儿和这位青年说话,眼中充满柔情。老人家谈兴正浓,思想也很活跃。他额上青筋暴露,眉毛边、眼皮上显现出深深的皱纹。他精神饱满,血色红润,看不出有什么病容。
“我明白。”他说着,心头却为她的大胆而诧异。他们从没谈论过订婚或结婚的问题,但是他知道他们彼此对这问题均不表异议。她技巧地向用人们撒了谎,她一定希望用人们把他们当做未婚夫妻看待。
他转向女儿说:“你们俩走了一天,一定累了。看过你们的房间没有?”
他们就这样在三岔驿开始了短暂而快乐的逗留。两人在这,柔安享受着眼前的欢乐,把所有的烦恼忘得一干二净。他们要相聚个几天,她希望这几天将是永难忘怀的日子。她跟着他寸步不离,不使他离开她的视线一步,尽量讨他的欢心。她狠下心不去顾虑他即将来临的远别。
“你整天干什么?”
用人们称呼他姑爷,使他觉得很窘。他惨兮兮地望着柔安,柔安却忍不住爆出一阵大笑声。
“读书、散步哇。我教几位僧侣读汉文。这边也有汉人。上个月我应喇嘛首领的要求,抄了一份《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给他。这种工作很舒服。”
“小姐,姑爷,面煮好了。”
“你明白为什么我要说你是我的未婚夫吧?我们将在这儿待几天,这样会比较方便。”
柔安和李飞转身离去。走到门口,父亲叫住她说:“叫厨师做一点菜,热几两米酒,送到楼上饭厅去。安顿好了,就来找我,我要和你谈谈。”
他们手拉手走向河边。
柔安十分钟就回来了。她父亲穿着她所熟悉的深蓝宽袖缎袍,坐在椅子上,脚上还是那双旧式布底鞋。
“不,我不累。”仿佛这几天她拥有用不完的充沛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