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冬牧场 > 李娟在冬窝子

李娟在冬窝子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啊,胃口变了?在生活枯燥无味的时候,她渴望一碗酸辣冰凉的凉皮子,败败火,提提味儿。在寒冷寂寞的冬窝子里,她又渴望吃一个热气腾腾的馍馍。那也许是一个柔软而温暖的怀念。

没有吃过馍馍或很少吃馍馍的人,也许不能理解那种怀念。

记得在我下乡的那个年代,能吃上一个热馍馍夹上油泼辣子,那种幸福感和满足感是无法言表的。

哈萨克人很少蒸馍馍,他们的主食是馕。那种馕不是乌鲁木齐街上味道各异的馕,它从里到外都很朴实,厚墩墩的,成分单纯的只有面和少许盐。这种馕可以长期保存,无论再干、再坚硬,只要在奶茶或肉汤里一泡就软了。馕能给人带来的,是坚强和充实,很少带来柔软和温暖。它要靠奶茶或肉汤泡软,靠唾液和胃液温暖。这样说来,李娟对馍馍的思念是可以理解的了。

约莫几分钟之后,我听到了李娟的声音。她听出是我的电话,说:“哎呀!原来是你呀!她说是我妈妈,吓了我一跳。”

嗯?我的声音像她妈妈吗?肯定不像,是那个女人想当然的感觉。也许这一段时间只有李娟的妈妈给她打过电话。

问:“你在干啥?”

答:“刚吃完饭,在洗碗呢。”

问:“吃什么饭?”

我问:“你是不是有什么事?”

答:“哦,没有什么事,就是快过新年了,问个好啊。哎呀,不能多说了,把人家的电用完了。到时候有什么事,打不成电话,就完了。我挂了。”

我又急忙追问道:“如果以后我再打过去怎么找你?”

答:“白天信号不好,晚上好些,你就说我的名字,他们只能听懂我的名字。好了,挂了,再见。”

放下电话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像一个失踪已久的孩子突然有了消息一样。我反复回味着李娟那频率很快又急促的声音,声音的背后好像还夹杂着呼呼的风声。

答:“馕,奶茶。”

问:“你在那儿急不急?”

答:“还好,习惯了,就是想吃东西。”

问:“想吃什么,凉皮子吗?”我知道以往她最爱吃凉皮子。去年冬天,她一个人在家,吃了一坛咸菜。偶尔,做一些凉皮子改善一下生活,犒劳一下自己。

答:“最想吃的是馍馍。”

其实李娟到冬窝子去,我是知道的。但她去的地方叫什么地名,她始终没有说清,而且又不通车,不通电话,和失踪没什么两样。好在这个家伙还算有良心,主动与我联系,让我知道了她的行踪,也知道怎么能联系到她。

年末的最后一天,我想给她打个电话,可是,一直无法拨通,我从二〇一〇年一直打到二〇一一年第二天的傍晚才拨通。那几天我一直试图在白天给她打电话,而不想晚上打,因为我不知道那个有电话的邻居家离她有多远。黑咕隆咚地让人家去叫且不说,李娟还要跌跌撞撞地跑来接电话,又不是有什么重要的事非说不可。一来一去的要让两个人在寒冷的荒原里穿梭,真是让人有些于心不忍。

阿勒泰冬天的寒冷我是知道的,最冷的时候,每个人的表情都是龇牙咧嘴的。记得小时候我们猜过一个谜语:什么东西最不怕冷,越冷越往外跑?我们猜什么的都有,但谁都猜得不对。最后的答案是牙齿。可不是嘛,越冷的时候,牙齿就越往外龇。对呀!一想到李娟有两颗发育得比我们都要健壮的门牙,有门牙挡着,也许她不怕冷,对她的担心好像放松了一些。

电话终于拨通了,是一个女人的声音。我提高嗓门说:“喂——佳克斯吗(哈语你好的意思)?!那面答:“耶?”我说:“我找李娟。”那面答:“耶?耶!”我知道说多了没有用,她听不懂我的话,我也听不懂她的话。我连续喊了三遍:“李娟、李娟!李——娟!”“哦?!耶!”这次总算是听懂了。只听那边咕咚一声,大概是放电话的声音。电话里隐约传来沙沙的声音,不知道是风声、电流声还是卫星上发出的微波声。咦?!好像还有一个小孩的咿呀声。可能对面那个接电话的女人还抱着一个孩子。她大概要穿上棉衣,包上头巾,还要把孩子包在衣襟里,才能出去叫李娟。

等电话时,我不免有些内疚和自责。其实打这个电话并没有什么重要的事,还要让人家抱着孩子去叫,真是的。我看了一下表,好在是下午七点多,西北荒原的太阳刚落到地平线上的时候,兴许不会太冷,我又自我宽慰起来。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