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冬牧场 > 第二章 荒野主人 十 加玛苏鲁

第二章 荒野主人 十 加玛苏鲁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大女儿乔里潘曾是父亲最大的骄傲。可是每当谈到孩子们,居麻却总说:除了乔里潘不好说,其他几个孩子都是好孩子,都让人放心。见我追问,又解释道:乔里潘毕竟在外面上了五年学,有五年时间不在爸爸妈妈身边。不知道这五年令她变成了什么样子。

我也会向加玛讨教一二。她却总是一教就是一大堆,我说:“行啦,够啦,这么多,得一个礼拜才能记住!”她微笑着说:“要是我的话,一天就记住了。”

她说:“我放了五年羊,姐姐画了五年画。”

果然,头一天晚上学的单词,第二天早上听写,几乎全能写对。过好几天再抽查,还是能写对。我便提高要求,错一个笔画也大力扣分。这下,她只得了九十五分。她很生气,划去九十五的字样,硬要我改成一百分。我接过笔改成了八十五分。她一看,连忙说:“好吧好吧,九十五就九十五吧……”认真极了。

提到学校,加玛话就多了。她说她们学校的汉语老师叫“小老师”,并问我为什么不是“大老师”(我估计姓肖)……又说这个“小老师”是粮种队(阿克哈拉村附近的一个汉族村)的,原先是卖菜的。大约生意不好,就改行教书……又怀念地说:“‘小老师’真好,经常表扬我!”我也由衷地说:“是啊,加玛是个好学生,爱学习,又爱劳动。”她听了便有些悲伤。

因互相学习语言,说话时不知不觉双剑合璧。我闹过的笑话有:“加不加黑?”她最有名的笑话是:“波儿阿达姆波儿毛驴子。”前者意为:“(炉子)加不加羊粪?”后者为:“一人一个毛驴子。”

我不知该对加玛说些什么好。一个姑娘实现了梦想,另一个则再也没有希望一般。加玛是这个传统家庭的重要支柱,一旦抽脱,几年之内难以为继。

加玛还告诉我,在阿克哈拉的“黑走马”宴会厅,年轻人聚会时,每人都会轮流站在麦克风前唱歌。其实那时她也非常想上去唱,却怎么也不敢,无论大家怎么怂恿都不敢。真是个自卑又胆怯的孩子……想想看,一年到头,这个姑娘能够在人群聚居地——比如阿克哈拉村——停留的时间还不到半个月。其他的日子全是沙漠戈壁、森林草野,青春只与牛羊为伴……

接下来加玛又主动提起了结婚的事。说来提亲的人家不多(我估计都怕和居麻这个大酒鬼当亲家),而且男方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又说自己许多女同学都订婚了,还有的已经结婚了。说这些话时,她显得有些迷茫,又说:“不结婚的话,就是老姑娘了。老姑娘以后结婚更难了。要是结了婚呢,就和妈妈一样了,天天干房子里的活,牛的活,羊的活……现在这样,老了也这样。”

其实加玛远比一般的同龄姑娘聪慧。如果能一直上学的话,也会非常优秀。

那天她说了很多很多。还透露想去县里打工,学点手艺。并认为一个月只要有五百块工资就满意了,只要能够离开荒野……

加玛初中一年级辍学,已经放了五年的羊。虽然五年过去了,她还能大段大段地背诵当年的汉语课文:“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春雨沙沙地下……小草绿了……”还会说“黑黑的眼睛”和“蓝色的大海”这样较为复杂的汉语词组。她还会做广播体操,总是就着《黑走马》的音乐做。还喜欢让我压着腿做仰卧起坐,再做俯卧撑,立定跳远,三级跳远……温习一切学校里才有的花样。

按说,在所有孩子里,唯一留在父母身边的加玛应该是最不让人操心的一个。可事实上她最让父母不安。居麻很少有针对某事特别激动的时候,那样的激动往往与加玛有关。比如,某天他花了一个小时怒斥当今哈萨克小伙的酗酒行为。起因是好容易有人给加玛介绍了一个样样都好的对象,可又打听到小伙子爱喝酒……还有一次他感慨读书无用,并一口气举了十几个例子。起因是加玛羡慕卡西帕,流露出也想去阿勒泰上技校的想法。

我说:“那倒是。”心里想:“还好意思说别人,你自己就是酒鬼!”

其实加玛已经很乖很懂事了。这些年来,她为这个家庭做出的牺牲令父母都感到愧疚。之所以逆悖女儿的意愿,不要她去上学,并非出于“舍不得一个劳动力”这么自私的原因。我想,作为父亲,居麻是希望这个女儿永远不变。他希望她能够和牧场上的大多数姑娘一样,稳稳当当地定一门亲事,就此稳稳当当地生活下去。他担忧变故,他想继续把握这个孩子,想永远保护她,照顾她,不愿她吃苦——照他看来,只有一切如故,才不会吃苦。

居麻说:“我也考虑过这事,但哈萨克的酒鬼太多。一个小姑娘开店,让人不放心嘛。”

我无从安慰,只能一个劲儿地说:“哪里,哪里!……胡说,真是胡说!……”

没想到这个平时快乐又坚强的姑娘,居然还有这样小小的、忧伤的野心。

对此,加玛的确有些伤心,但毫无怨言。她很爱自己的姐姐和弟弟妹妹。一提到她们,就滔滔不绝历数每人的优点——姐姐画画儿好,跳舞跳得好;妹妹莎拉古丽唱歌唱得好,学习也好;弟弟最聪明,摩托车都会修……最后黯然道:就自己什么也不好,所以只好放羊……

不知是不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加玛才一直努力地向我学习汉语。而且心高气傲,不但学说,还要学写。她借用我的哈语自学材料,抄写后面的汉哈单词、词组对照表,还一一注了音,学得像模像样。但内容却一点也不实用,什么“礼尚往来不可缺”,什么“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时间却是无限的”……真不晓得编材料的人都怎么想的。

加玛十四岁那年,十六岁的姐姐乔里潘想去伊犁的师范学校学画画。乔里潘是这个平凡家庭的最大光荣,她从小心灵手巧,看到什么图案都能依样临摹,在亲友族人间小有声名。大家实在不忍中止她的梦想。但当时家里唯一的男孩扎达未满十岁,妹妹也还小,再没有合适的劳力了。于是加玛就辍了学,开始跟着爸爸放羊。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