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冬牧场 > 三十 我在体验什么

三十 我在体验什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他还赋予了我许多重任。聊到可可托海“阿米尔萨娜”悬崖的传说时,他嘱咐我一定要把这个故事写出来,再拍成电影。聊到搬迁不易时,他让我一定要给上面的领导反映一下:天天放羊比天天开会辛苦多了!

才开始,录像机这样高级的玩意儿很让居麻肃然起敬。自从被闲置后,就成了他眼里的一个笑话。他屡次提出用梅花猫和它作交换,还列举了猫的种种好处。见我不干,又改用他的望远镜换。还指出二者的相似之处:前面都有块玻璃。

很多话题,总是聊着聊着就转入批判当今社会的阴暗现象。比如腐败(村计生委员乱收费),青少年堕落(酗酒),物价上涨(主要针对我妈)……每到那时,居麻激动又愤慨。完全把我当成对立方的代表,非要我解决上述问题不可……

我的卡片型数码相机倒是一直没出问题。而且是装五号电池的,省去了充电的麻烦。只是因气温太低而太费电池。且电池仓的盖子又是坏的,每次装好电池后,都得用透明胶带一圈一圈地缠住相机。缠太松了电池老弹出来,太紧了又影响部分按钮的使用。弄得人很恼火……牧民们对我这个缠满透明胶的玩意儿也表示怀疑。有时我掏出来给人拍照时,对方也掏出一个相机拍我——人家的都比我的高级。

可惜,我终究不是个严谨的人。居麻这家伙也绝无严谨的表达。我们的探讨很快陷入混乱之中,双方都累得没办法……到头来,我获得的仍只有最初那一堆毫无头绪的破碎概念。于是我放弃。反正我是写散文的,又不是写论文的。还是不求甚解些吧……

慢慢地,我就学聪明了。并不直接从他给的答案中获取信息,而将他当时的种种反应、态度、语气、眼神……分析一遍,再作判断。

也许大家没有居麻那么恶劣,但态度却惊人地一致:问一般的问题,就一般地回答;问无聊的问题,则无聊地回答;问乱七八糟的问题,肯定乱七八糟地回答。

居麻很有主意的,对我的种种问题总是选择性地回答。太复杂的,不回答;太简单的,懒得回答;太幼稚的,戏弄性地回答。这样一来,等于什么也没回答。最糟的是,我提问时并不知道自己的问题是简单还是复杂还是幼稚。对于我来说,它们统统只是我所不知的东西……我是无辜的。

在这样的生活中,我完全处在被动的局面。不过这倒没什么。反而,我依赖这种被动。在这陌生环境里,我依赖随波逐流和自然而然。我只能以不突兀和不冲撞来获取信任和安全感,并凭此平稳地接近真相。

也不知道误会是从哪个环节开始的。每次谈到自己何以为生时,他问得很详细,我也说得很认真。可末了,他总是真诚地向我表示同情,安慰我说慢慢就会好起来的,再亲自往我的奶茶碗里添一勺黄油。

这种千把块钱的傻瓜机对光线要求很高,稍暗一点点都容易拍花画面。出于礼貌,又不愿打闪光灯。而大家兴致最高的时候往往在夜里。每当结束一天的忙碌,一家人就着昏暗的太阳能灯泡跳舞、拥抱、吃肉、逗猫……我一筹莫展。

我一查阴历,五天后是冬月十五,而一星期之后正是冬至!这难道是巧合?难道哈萨克也用阴历?惊奇之下,我追问不休。他看我这么感兴趣,也认真地说了许多。还列了一个与“八十一天”有关的时间表,想对我说明一个计算寒冷天气进程的方法,与汉族的“冬至数九”相似。还提到一句哈萨克族谚语:“长的短了,短的长了。”似乎与“纳吾鲁孜”节(春分日)以及北上启程有关。——我立刻预感到自己可能正在涉及这个游牧民族的生存智慧,非常兴奋!立刻拿出纸笔,准备做一番严谨的调研……

我身在此处,却离此处的世界那么遥远。当我和加玛背着雪向家走去,远远看到西南方向的荒野中安静地停着一支搬迁的驼队。负重的骆驼卧在雪地中休息,羊群散在不远处吃草。我们放下雪袋看了一会儿。她突然说:“是两家人的驼队,是杜热乡那边的牧民。”我不知她怎么看出的……我问:“为什么没人?人到哪里去了?”她指着家的方向说:“全到我家喝茶去了。有两个骑马的,还有两个骑摩托车的……”我还是不知她怎么看出的。我既看不到马也看不到摩托。过了一会儿她又说:“有一个骑马的是姑娘。”我依然什么也不能明白……

有时候我们聊着聊着,突然会触碰到我觉得非常重要的问题。比如他突然说:“一星期后会下雪。”我问为什么。他说:“月亮五天后会圆,还要爬到天空正中央。”

那些安静的正午时光,大家花很长时间默默无语地喝午茶。居麻突然起身,一声不吭拎起马口罩,装了几把玉米粒出去了。我跟出去,站到西面沙丘上看。只见一个陌生人赶着烙有我家标志的一匹马远远过来了。居麻迎上前,给那匹马戴上了口罩。接下来顺利地为其套上笼头和马鞍,系上肚带。我远远地站着,看他做这些事情。风大,安静。不晓得这样的时候他要套马去哪里,要干什么去……只感到无比的孤独。

除了交流,现实中还有诸多挫折。

而且在转播过程中,这家伙大胆想象,超常发挥。以至在附近牧民的传言中,我一会儿成为偷师放羊技术的失业游民,一会儿成为县电视台的下岗记者,一会儿又是下放基层的高干子弟——真不知道我妈高在哪里。

为更详实地记录所见所闻,我特意借了一台掌中宝型的小录像机。可不知为何,每次总是拍不到十秒钟就卡带(可能与低温有关)。非得取出录像带敲敲打打一番,再装回去后,倒是还能再接着拍十秒。可这期间,什么都错过了。

而且他对我,远比我对他好奇。才开始的时候我还很高兴,以为和一个懂汉语的人生活在一起肯定方便极了,想知道啥,就问啥。结果呢,他的事我没打听出多少来,我自己的事倒被他统统打听去了……总之我们的话题每告一段落,他就满意地穿衣下床,转战新什别克家,转播关于我的最新报道。

更不巧的是,我想拍搭建毡房时的过程,他们却安排我去带小孩。到了宰马的激动时刻,又打发我去扛雪。我想拍肢解羊肉的画面,却指使我帮着抓血淋淋的羊蹄子,而且两只手都得抓——没法持机器。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