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冬牧场 > 第四章 最后的事 二十九 雪灾之年

第四章 最后的事 二十九 雪灾之年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是啊,今年的冬天,下雪下得晚,化雪也化得快。虽然是旱年,虽然中间也经历了半个多月的高寒天气(低于零下三十五度),但总的来说,还算是一个平顺的冬天。

后来认识的小学党支部书记来的时候,加玛再次掏出那页纸念给他听。这个老师听了也说好,然后用汉话告诉我,她写的是自己的经历。说姐姐上学后家里困难,才上初一的自己只好辍学放羊。虽然为不能上学而伤心,但有什么办法呢?又说到了去年雪大,大家都过得非常辛苦。还感慨了一番哈萨克放羊的传统……果然和我写的一样……

居麻又说:“要是冬天里,天气一直像今天这样嘛,还差不多。要是遇到去年的情况,一个冬天完不了,两个冬天也就完了!一家人全完了!冬天好啥呢?哪有夏天好。”

不管怎样,我们都感激着这个平安的冬天,都说:“幸亏今年还算可以。”虽然日常生活也够折腾的——每天半夜嫂子都会起来一两次为大家生炉子,梅花猫总是冻得拼命往大家的被窝里钻。

我无语……去年(二〇〇九年)是罕见的雪灾天气。全地区牧业生产损失惨重,很多地方的羊群全军覆没,唯有牧人孤身逃亡。不说别人,我去年都差点给雪埋掉。

每天早上路打开之后,加玛出去放羊,嫂子忙家务、照料牛,居麻则赶着骆驼去很远很远的土路边等待政府运送救济玉米的卡车。居麻说救济玉米的价格才一公斤一块钱,比市面上便宜五毛。一麻袋玉米有八十公斤。但想买到这种救济玉米得靠碰运气——那些日子里,荒野中每一个角落的牧人都等在这条路的上上下下。往往没等卡车开到居麻这片牧场,玉米就卖完了。并且这路还常常不通。虽然牧业办公室的铲车和推土机夜以继日地开路,但永远追不上雪和风的速度。

总之那天我花了大半天工夫,在雪堆里挖出了一条通向厕所的路。接下来又挖了一条通向院门的路。但当我好容易清理干净堵着院门的积雪,拉开了院门(幸好不是朝外开的),一看,傻眼了——外面的雪比我还高。大门正冲着风口,被风吹来的雪大部分都堆积在那里……我放弃了,我一把劲儿也没了……于是我的院门有两个月没打开过。整个阿克哈拉村的人都不晓得我还在家里,都以为大雪封住的只是个空房子呢。

但无论是挖出的路还是蹚出的路,都维持不了一天。风太大,总是早上刚打开一条路,傍晚就给重新吹平,封严了。

由于我人瘦,挖开的那两条路也只有一尺来宽,刚够我侧身而行。我妈回家后大怒,她太胖了,卡在雪缝里过不去。

不下雪的时候就刮风,把轻飘飘的新雪吹往这个凹陷的沙窝子,并吹得又紧又瓷。最厚的地方超过一米。那时,靠人力是挖不了几米远的,于是居麻就驱赶骆驼和马群去蹚路。

<a id="note_1" href="#noteBack_1">[1]</a>体态和成年羊无异的当年生小羊。

他说:“那去年冬天你咋不来?”

<a id="note_2" href="#noteBack_2">[2]</a>这里的村庄仍沿用“文革”时的称呼,如永红公社、幸福公社、高潮公社等。

一次居麻问我喜欢冬天还是夏天。我想到冬天夜长昼短,可以多睡会儿懒觉。而且冬天奶牛产奶量低,不用生产奶制品,不用每天都腰酸背痛地摇脱脂机、捶酸奶发酵袋……便轻率地回答:“冬天好!”

我妈神通广大,居然认识养路段的人。她虽然人在外地,还是想法子帮我联系了一辆开路的大马力铲车。这辆车本来是去别的地方清雪,路过阿克哈拉村时,特意拐道过来把我从房子里挖了出来。那么大那么高的铲车啊,搬运了几十个来回。挖出的雪堆在西面雪地上,比房子还高。

大雪不停地下,好像天塌了一样。用居麻的话说:“老天爷下两天,休息一天。”

大家听了我的故事后,也唏嘘不已。问我:“这些事情你也要写吗?”我说:“当然。”然后打开本子记录了起来。加玛想了想,也向我讨了一页纸,借了一支笔,打着手电筒趴在花毡上一边思索一边写。光线很暗,太阳能灯是三瓦的。晚茶时,她手持那页已经写满了字的纸,大声地朗读。全家都端着茶碗出神地听。听完,都说:“很好。”然后半晌安静。嫂子又把那页纸要去,打着手电默读了一遍。

去年天气坏也就罢了,这片牧场上还只住着居麻一家人。大雪灾时,一家三口艰于应付。每天一起床,就全家上阵,扛着铁锨出去开路——至少得在雪堆里挖出一条能让羊出行的路。能让羊走出这个沙窝子,翻过沙丘,去到四面雪薄的旷野中找草吃。

我问居麻写的什么。这家伙懒得翻译,说:“你写了什么,她也写了什么。”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