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人类群星闪耀时 > 4 一夜天才

4 一夜天才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接着他写了第五诗节,一直到最后一节,都是在同样的激情驱使下一气呵成的。歌词和旋律结合得十分完美——这首不朽的歌曲终于在破晓前完成了。鲁热熄灭灯光,躺到自己床上。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使他刚才如此头脑清醒、灵感勃发,现在又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使他觉得疲倦不堪、浑身软瘫,他像死一般地沉睡了。事实也确实如此,那种诗人和创造者的天才在他心中重又泯灭了。不过,在桌子上却放着那件已完成的、脱离了这个正在沉睡的人的作品。它正像奇迹一般飘然而来,降临到他身上。这首歌,连词带曲几乎是同时产生的,创作之迅速、词曲结合之完美,在各族人民的历史上都无法找出第二首能与之媲美。

<a id="note_20" href="#noteBack_20">[20]</a> 尼古劳斯·卢克纳(Nikolaus Luckner,1722—1794),在法国部队中服役的德国人,后成为法国元帅,法国大革命的支持者,1792年担任莱茵军司令,后于1794年被送上断头台。

我们要坚决把它捍卫!

<a id="note_21" href="#noteBack_21">[21]</a> 即雅各宾派或雅各宾俱乐部的正式名称。

自由,亲爱的自由,

然而,一件作品的固有力量是从来不会被长期埋没或禁锢的。一件艺术作品纵然可能会被时间遗忘,可能会遭到禁止和被彻底埋葬,但是,富有生命力的东西最终总会战胜没有生命力的东西。这首《莱茵军战歌》沉寂了一两个月。歌曲的印刷本和手抄本始终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人手里流传。不过,倘若一件作品能真正激起人的热情,哪怕是激起一个人的热情,那也就足够了,因为任何一种真正的热情本身还会激发出创造力。离开北部的斯特拉斯堡,在法国南端的马赛,宪法之友俱乐部<a id="noteBack_21" href="#note_21">[21]</a>于6月22日为出发的志愿人员举行宴会。长桌旁坐着500名穿着国民自卫军新制服的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此刻,弥漫在他们中间的情绪与4月25日的斯特拉斯堡一模一样,只是由于马赛人的那种南方气质而变得更热情、更激烈、更冲动,而且也不像起初宣战时那样虚夸自己必胜。因为这些革命的法国部队同那些高谈阔论的将军不同,他们是刚从莱茵河那边撤回来的,而且沿途到处受到过欢迎。此刻,敌人已深深挺进到法国的领土,自由正受到威胁,自由的事业正处在危险之中。

<a id="note_15" href="#noteBack_15">[15]</a> 伊格纳兹·普莱耶尔(Ignaz Pleyel,1757—1831),古典音乐时期奥地利出生的法国作曲家、钢琴家、钢琴制造商。曾于1783—1795年在斯特拉斯堡大教堂担任圣乐队长。

即便是一夜之间奇迹降临到自己身上的人——鲁热·德·利尔也和其他人一样,没有料想到自己在那一天夜里像一个梦游者一般在偶然降临的神明的指引下创造了什么。他——一个胆大得令人可爱的外行人士自然打心眼里感到高兴,因为被邀请来的客人们在热烈鼓掌,在彬彬有礼地向他这位作者祝贺。他怀着一种小人物的小小虚荣心,想在自己的这个小地方竭力显耀这项小小的成就。他在咖啡馆里为自己的战友们演唱这支新曲,让人抄写复本,分送给莱茵军的将军们。在此期间,斯特拉斯堡的乐团根据市长的命令和军事当局的建议排练了这首《莱茵军战歌》<a id="noteBack_19" href="#note_19">[19]</a>。四天以后,当部队出发时,斯特拉斯堡国民自卫军的军乐团在大广场上演奏这支新的进行曲。斯特拉斯堡的出版社负责人带着爱国情绪宣布,他已准备印行这首《莱茵军战歌》,因为这首战歌是卢克纳将军<a id="noteBack_20" href="#note_20">[20]</a>的一位部下怀着敬意献给这位将军的。可是,在莱茵军的将军们中间,没有哪位将军想过在进军时真正演奏或歌唱这首歌,所以看来,“前进,前进,祖国的儿郎们!”——这歌声就像鲁热迄今所做的一切努力一样,只不过是沙龙里一天的成功,它只不过是地方上发生的一件事,不久就被人们忘却。

<a id="note_16" href="#noteBack_16">[16]</a> 德(de),法国贵族身份的人经常在自己的姓氏与名字之间加个“德”,意大利语中常用“达”(da),德语中常用“冯”(von)。究其词义,主要表示贵族的封地,即来自某封地的某某,而中外贵族多会以其封地为姓氏,例如商鞅本名公孙鞅,后被封为商君,因此得名商鞅。西方也不例外,只不过西方的姓氏习惯性放在最后而已。

“社交界认为相当不错”——这句话在我们今天看来,是相当冷淡的,这仅仅是表示一种好的印象和一种不痛不痒的赞许罢了。不过在当时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马赛曲》在第一次演出时不可能真正显示出它的力量。《马赛曲》不是一支为甜润的男高音而创作的演唱歌曲,它也不适合在小资产阶级的沙龙里夹在浪漫曲和意大利咏叹调之间用与众不同的腔调来演唱。它是一首节拍强烈、慷慨激昂、富于战斗性的歌曲。“公民们,武装起来!”——这是面向群众、面向成群结队的人唱的,这首歌的真正协奏曲是叮当作响的武器、嘹亮的军号、齐步前进的团队。这首歌不是为那些冷静地坐在那里进行欣赏的听众而创作的,而是为那些共同行动、共同进行战斗的人创作的。这首歌既不适合女高音独唱家演唱,也不适合男高音独唱家演唱,它适合成千的群众齐唱。它是一首典型的进行曲、胜利的凯歌、哀悼之歌、祖国的颂歌、全国人民的国歌。因为这首歌正是从全国人民最初的激情中诞生的,是那种激情赋予鲁热这首歌以极强的鼓舞力量。只不过当时这首歌还没有引起广泛流传的热潮。它的歌词还没有引起神奇的共鸣,它的旋律还没有进入全国人民的心坎里,军队还不知道自己的这首进行曲和凯歌,革命还不知道自己的这首不朽战歌。

<a id="note_22" href="#noteBack_22">[22]</a> 弗朗索瓦·米勒(François Mireur,1770—1798),原是医生,后入伍,1798年晋升为将军,在拿破仑的埃及部队中服役,后在与阿拉伯骑兵的战斗中丧生。他因将《马赛曲》唱响全国而被尊为民族英雄。

指引我们向敌人复仇!

<a id="note_23" href="#noteBack_23">[23]</a> 蒙彼利埃(Montpellier),法国南部城市,濒临地中海,是法国著名的避寒胜地。蒙彼利埃还是法国著名的大学城,蒙彼利埃医学院是世界上最早的高等医科类学校。

对于神圣祖国的热爱,

<a id="note_17" href="#noteBack_17">[17]</a> 莱茵军(法文Armée du Rhin,德文Rheinarmee),是由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于1791年12月14日建立的军队,参与了抵抗外国联盟军队入侵法国的战争。后来1870年的普法战争期间,也被用来指称当时参战的法国军队。

听众们都友好地鼓了掌,好像这是对在座的作者表示礼貌的祝贺所必不可少的。不过,坐在布罗伊广场旁的布罗伊饭店里的客人们显然没有丝毫的预感:一首不朽的歌曲借着它的无形翅膀已飞降到他们所生活的世界。同代人往往很难一眼就看出一个人的伟大或一部作品的伟大,甚至连市长夫人也并未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凡时刻。这一点可以从她给自己兄弟的一封信中得到佐证。她在信中竟把一件奇迹轻描淡写地说成是一件社交界发生的事。她在信中说:“你知道,我们在家里招待了许多人,总要想出些主意来换换消遣的花样,所以我丈夫想出了一个主意:让人给一首即兴歌词谱曲,工程部队的鲁热·德·利尔上尉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诗人兼作曲家,他很快就作出了一首军歌的音乐,而我的丈夫又是一位优秀的男高音,他即刻就演唱了这首歌。这首歌很有魅力,富有特色,唱得也相当好,生动活泼。我也尽了我的一份力量,发挥了我撰写协奏曲的才能,为钢琴和其他乐器的演奏写了总谱,忙得不亦乐乎。这首歌已经在我们这里演奏过了,社交界认为相当不错。”

<a id="note_18" href="#noteBack_18">[18]</a> 斯特拉斯堡中央大街126号(Grande Rue 126),现为法国历史建筑。

大教堂的钟声像平时一样,宣告了新的一天的清晨来临。小规模的战斗接触已经开始。莱茵河上的阵风不时把枪击声飘过来。鲁热醒了,但睡意未尽,他努力坐起身来。他迷迷糊糊觉得好像曾发生过什么事,发生过某件与他有关的事,但只是依稀的记忆。随后他突然发现了桌子上那张墨迹尚新的纸。诗句?我什么时候写过诗句?歌曲?我亲笔写的歌曲?我什么时候为这首歌作过曲?哦——对啦!这不就是我的朋友迪特里希昨天要我写的那首莱茵军进行曲嘛!鲁热一边看着自己写的歌词,一边轻轻地哼着曲调,不过他也像一个作者那样,对自己刚创作的作品总觉得不完全满意。幸好隔壁住着自己团里的一位战友,于是他把这首歌曲拿给他看,唱给他听。看来,那位战友是满意的,只是建议做一些小小的修改。鲁热从这最初的赞许中得到了一定的信心。他怀着一个作者常有的那种焦急心情和对自己能如此迅速实现诺言的自豪感,立刻赶到市长迪特里希家中。市长正在清晨的花园里散步,正在思考一篇新演讲的腹稿。你说什么,鲁热?已经写完了?好吧,那就让我们立刻来演唱一遍。两人从花园走进客厅。迪特里希坐在钢琴旁伴奏,鲁热唱着歌词。市长夫人被这早晨的意外音乐声吸引到房间里来了,她答应把这首新歌誊抄几份。作为一个受过专门训练的音乐家,她还答应为这首歌曲谱写伴奏曲,以便能在今晚家里举行的社交集会上,和其他的歌曲一起演唱给家中的朋友们听。为自己甜美的男高音而自豪的迪特里希市长现在开始仔细地琢磨起这首歌来。4月26日晚上,在市长的客厅里,为那些经过特地挑选的上流社会人士首次演唱了这首歌——而这首歌却是在这一天的凌晨刚刚作词和谱曲完毕的。

<a id="note_19" href="#noteBack_19">[19]</a> 《 马赛曲》最初的名字。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