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人类群星闪耀时 > 3 亨德尔的复活

3 亨德尔的复活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a id="note_27" href="#noteBack_27">[27]</a> 语出《圣经·玛拉基书》第3章第3节,“他们就凭公义献供物给耶和华”。

“也许能治好。什么事都是有可能的。”

<a id="note_28" href="#noteBack_28">[28]</a> 此处歌词用的是德语,英语原文当是“lift up thy voice with strength”。

<a id="note_22" href="#noteBack_22">[22]</a> 查尔斯·詹宁斯(Charles Jennens,1700—1773),英国地主与艺术赞助人,喜欢创作歌剧剧本,与亨德尔交往甚密,亨德尔的清唱剧《扫罗》《快乐、忧愁与中庸》《弥赛亚》以及《伯沙撒》等均由其填词,但《以色列人在埃及》是否也由其作词则没有定论。

詹金斯大夫已经站在楼梯口。

<a id="note_23" href="#noteBack_23">[23]</a> 弥赛亚(Messiah),希伯来语,意思是“受膏者”,也是“救世主”之意。“受膏”是一种宗教仪式:旧约时代神所立的君王、先知、祭司等都必须受膏,即抹油在头上。“受膏者”是君王的尊称。《新约》承认耶稣是基督,就是《旧约》先知所预言的弥赛亚。亨德尔创作的《弥赛亚》共分为三部分,分别叙述耶稣诞生、受难与复活的故事。其中第二部分的《哈利路亚大合唱》与第三部分的《阿门颂》最为著名。

“那么他,他至少能恢复工作吧?不能创作,他是没法活下去的。”

<a id="note_24" href="#noteBack_24">[24]</a> 你们要安慰(Comfort ye),语出《圣经·以赛亚书》第40章第1节。

<a id="note_17" href="#noteBack_17">[17]</a> 请参考《马太福音》第27章第46节。

当亨德尔启程离开亚琛时的最后一天,他已完全行动自如了。他在教堂前停下了脚步。以前,他从未表现出特别的虔诚,而现在,当他迈着天意重新赐予他的自由步伐,走向放着管风琴的主厅时,他的心情无比激动。他用左手试着按了按键盘,管风琴发出清亮、纯正的音乐声,在厅堂里回响。现在他又迟疑地想用右手去试一试——右手藏在衣袖里已经好久了,已经变得僵硬了。可是你瞧:在右手的按动下,管风琴也同样发出了泉水般悦耳的声音。他开始慢慢地弹奏起来,随着自己的遐想演奏着,感情也随之起伏激荡。管风琴声,犹如无形的方石,垒起层层高塔,奇妙地直耸到无形的顶峰,这是天才的建筑,它壮丽地愈升愈高,无形的明亮,有声的光线。一些不知名的修女和虔诚教徒在下面悉心倾听。他们还从未听到过一个凡人演奏出如此美妙动人的音乐。而亨德尔只顾谦恭地低着头,弹呀,弹呀。他重又找到了自己的语言。他要用这种语言对上帝、对永恒、对人类诉说。他又能弹奏乐器了,又可以创作乐曲了。此刻,他才感到自己真正痊愈了。

<a id="note_18" href="#noteBack_18">[18]</a>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尼采《悲剧的诞生》中有关“沉醉”的叙述。

然而,正如地层底下蕴藏着那种神秘的滚烫泉水一样,在他僵硬的躯壳之中也有着一种不可捉摸的力量:这就是亨德尔的意志,那是他生命的原动力。这种力量并没有被那毁灭性的打击所动摇,它不愿让不朽的精神从此消失在那并非永生的肉体之中。这位体魄魁伟的男子没有承认自己已经失败,他还要活下去,还要创作,而正是这种意志创造了违背自然规律的奇迹。在亚琛,医生们曾再三郑重地告诫他,待在滚烫的温泉中不得超过三小时,否则他的心脏会受不住,他会因此而丧命。但是,为了活下去,为了自己那最最不能抑制的欲望——恢复健康,意志就敢去冒死亡的危险。亨德尔每天在滚烫的温泉里待上九个小时。这使医生们大为惊讶,而他的耐力却随着意志一起增加。一星期后,他已经能重新拖着自己吃力地行走。两星期后,他的右臂开始活动。意志和信心终于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他又一次从死神的桎梏中挣脱了出来。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热切、更加激动地拥抱着生命,那种无法形容的喜悦心情只有他这个久病初愈的人自己知道。

<a id="note_19" href="#noteBack_19">[19]</a> 绿园(Green Park),伦敦市中心的一座皇家公园,位于海德公园与圣詹姆斯公园之间,亨德尔后期的重要作品《皇家焰火》就是在这里首演的(1749)。

对亨德尔忠心耿耿的史密斯没有就此罢休。

<a id="note_25" href="#noteBack_25">[25]</a> 语出《圣经·玛拉基书》第3章第3节,“他必洁净利未人”。

“看来是这样的,如果没有什么奇迹出现的话。”

<a id="note_26" href="#noteBack_26">[26]</a> 戈普萨尔(Gopsall),位于英国中部偏东的莱斯特郡的欣克利-博斯沃思区(Hinckley and Bosworth)。

“这么说,他要一直瘫痪下去咯?”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有气无力地生活了四个月,而力量就是他的生命。他的右半身就像死掉了一样。他不能走路,不能写字,不能用右手弹琴键。他也不能说话,右半身从头到脚都瘫痪了,嘴唇可怕地歪向一边,只能从嘴里含含糊糊地吐出几个字。当朋友们为他演奏音乐时,他的一只眼睛会流露出几丝光芒,接着他那难以控制的沉重的身体就乱动起来,如同梦游症患者。他想让手随着节拍动起来,但四肢仿佛冻僵了一样,筋肉都不听使唤——那是一种可怕的麻木状态:这位身材魁梧的男子感到自己已被缚住手脚,困在一个无形的坟墓里。而当音乐刚一结束,他的眼睑又马上沉重地合上,尸体似的躺在那里。最后,詹金斯医生出于无奈——这位音乐大师显然是不能治愈了——建议把病人送到亚琛的温泉<a id="noteBack_11" href="#note_11">[11]</a>去,也许那里滚烫的温泉水能使病情稍有好转。

<a id="note_20" href="#noteBack_20">[20]</a> 蓓尔美尔街(Pall Mall),伦敦西敏市的一条商业街,是伦敦主要商业区圣詹姆斯区的一条主要街道。

史密斯呆呆地望着他,眼神中流露出痛苦的绝望,终于使医生产生了恻隐之心。“我刚才不是说过——”他重复道,“如果没有奇迹出现的话。当然,我只是说我现在还没有见到奇迹。”

<a id="note_21" href="#noteBack_21">[21]</a> 圣詹姆斯街(St James’s Street),伦敦市中心圣詹姆斯区的另一条重要街道,与蓓尔美尔街相交。

“创作是再也不可能了,”他说得很轻,“也许我们能保住他的命。但我们保不住他这个音乐家,这次中风一直影响到他的大脑。”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