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刺青 > 谷崎润一郎氏的作品

谷崎润一郎氏的作品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a id="note_8" href="#noteBack_8">[8]</a> 乔叟(Geoffrey Chaucer, 1340—1400),英国诗人。著有《坎特伯雷故事集》等。

永井荷风 著

<a id="note_9" href="#noteBack_9">[9]</a> 马莱布(Ffançois de Malherbe,1555—1628),,法国诗人。著有《诗集》和《论德波尔特》等。

<a id="note_3" href="#noteBack_3">[3]</a> 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 1821—1867),法国诗人。现代诗的先驱,开辟了象征主义的创作道路。著有诗集《恶之花》、散文诗集《巴黎的忧郁》和评论集《浪漫主义艺术》等。

从这两个短篇中吾人可以了解到:谷崎氏的艺术并不是受到了明治文坛哪位前辈的感化,亦没有受到文坛上不时提倡的艺术法则和主张的影响,完全是来源于他自身深刻精神生命的神秘冲动。借用上田先生对于谷崎氏作品的评语来说,那是因为作家感动的背后横卧着过去的“文明”。其缘由中,不论是《象》还是《刺青》,他为了再现过去的时代,完全没有必要采用旧式方法,即披沥历史考究的结果,采用从外部生活的形式去描写过去时代。如果说他的作品中有历史的考究,那也只不过是文辞形容一类的装饰而已。谷崎氏常常以令人惊异的简明文章,直截了当地抓住江户的灵魂,为读者示意。

<a id="note_4" href="#noteBack_4">[4]</a> 爱伦·坡(Edgar Allan Poe, 1809—1849),美国诗人、小说家、评论家。主张诗是由音乐般的语言组成的美的创造。小说创作富于戏剧性,擅长科幻和侦探小说。

剧本《象》表现享保年间日枝神社祭礼行列及路旁群众所反映的江户时代的氛围,甚至可以把它看作是采用剧本形式的一场写生。此外,小说《刺青》是以江户时代刺青师清吉对于刺青疯狂的艺术感悟为中心写的逸闻,在我看来,这部作品是他作品之中的头号杰作。

<a id="note_5" href="#noteBack_5">[5]</a> 易卜生(Henrik Ibsen, 1828—1906),挪威剧作家、诗人。著有剧本《玩偶之家》等。

看到谷崎氏以如此正确的文句写成富有个性特征的一篇故事的技巧,吾不由得被他庄重的艺术权威所打动。在今日处在混沌状态的文坛中,谷崎氏是门第和家教都十分杰出的作家。吾的评论不敢抬高或贬低谷崎氏的真正价值。上田先生接触到精雕细琢的谷崎艺术时不禁感激涕零。吾还记得有一次会议上,森鸥外先生问道:《刺青》的作者来了吗?崇拜谷崎氏的不敢称只有吾一人。吾真切地希望为了吾人的文坛,除了不勉强假装公平、常以偏狭的诡辩为乐的本人之外,最终能对谷崎氏作品做出更有信誉的专家评论问世。

那是人们把“愚蠢”当作高贵道德尊崇的年代,世人也不像现在这样互相猛烈地倾轧。老爷和公子脸上不见阴云,侍奉的女佣和花魁们的笑料不断,靠卖弄嘴皮子的司茶人和帮闲之类的职业相当盛行,社会上一派歌舞升平、悠游自在。女定九郎、女自雷也、女鸣神……当时的戏剧、草双子均以美丽的人为强者,丑陋的人为弱者。人人努力变美,使得大家朝天秉的身体注入色彩,鲜艳浓香、绚丽多彩的线条和颜色在当时人们的身体上跃动。

(这是在谷崎氏发表《台风》一作之前写下的。对于他之后的作品,相信还有机会再论。)

还可以看看短篇小说《刺青》开头那一段。

九月三十日

我光荣地担任其作品的评论人,将他以往发表的作品中特别引人注目的列举出来。那就是已经停刊的《新思潮》第二号上所载的剧本《象》、同杂志第三号上所载的小说《刺青》、第四号上刊载的小说《麒麟》,以及《昴星》第三年第八号所载的小说《少年》和同杂志第九号上所载的小说《帮闲》。然而谷崎氏如今正是最具创作灵感的时段,一定会不断发表令吾人震惊的作品的。不过,就已经发表的上述作品来看,已经可以充分地了解他是一位当代稀有的作家。

<a id="note_6" href="#noteBack_6">[6]</a> 格里格(Johan Nordahl Brun Grieg, 1902—1943),挪威诗人、剧作家。

迄今为止,在明治现代文坛,成功开拓了一种不曾有任何一人着手或试图着手开拓的艺术的,就是谷崎润一郎氏。换言之,谷崎润一郎氏就是现代作家群中完全具备无人可有的特种素质和技能的作家。

<a id="note_7" href="#noteBack_7">[7]</a> 邓南遮(Gabriele D’Annunzio, 1863—1938),意大利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作品多宣扬肉感和唯美主义。

谭晶华 译

工匠男一:“你朝半藏御门那边瞧瞧吧,简直是人山人海呀。”

<a id="note_1" href="#noteBack_1">[1]</a> 此文发表于1911年,刊载于永井荷风主编的杂志《三田文学》。——编者注

工匠男二:“是这个理。比起神轿来,大家还是更想看拉象的彩车吧!”

<a id="note_2" href="#noteBack_2">[2]</a> 法朗士(Anatole France, 1844—1924),法国小说家、评论家。作品讽刺而幽默,持怀疑主义态度。192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著有小说《苔依丝》和评论《文学生活》等。

在剧本《象》当中,他以如下简单的会话,十分巧妙地令人们想起了那个时代、人物和生活。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