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诋毁
自古以来,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当然也有少数例外,譬如前朝的刘焯就曾经向炀帝建议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天文测量,只可惜未能实行。
元太一喜:“咦,小瓒,你叫师父了。哎呀,都肯认师父,怎么不知道把师父哄上一哄啊?”
日影一寸,地差千里。即在同一条子午线上南北两个地方,在夏至这一天的中午,测得的日影长度相差一寸,那么就说明两地相距一千里。
大相一惊:“谁说师父无能?”
就是在那个时候,师父说起的。
她放下手里的茶杯,起身时太过急促,撞翻了茶壶。茶壶在地上跌得粉碎,她却完全没听见。她穿过忙碌的大殿,穿过明亮的长廊,穿过烈日暴晒的庭院,跨进了主殿大门,直接往楼梯上跑。
****************
一行笑了,笑容明净而温暖,伸手摸了摸她的头:“好,等小瓒长大了,我们一起去量上一量。”
“冤枉啊!那些东西我们看也看不明白,怎么会去乱动?更加不会搞丢!”
“那咱们就是去量一量!”她说。
梁令瓒抚额,总算有一个注意到了正题。她道:“别小看那些纸卷文书,那关系着新历,关系着师父的脸面,你们一定要好好守牢了呀。”
时光在记忆里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在玄都观的听风轩里,寒冬的风呼呼地从窗外刮过,室内却温暖如春。她用树枝戳着炭盆里的芋头,以便挑选出最先被烤软的那一个,剥好送到师父手边。
元太想了想说:“师父说,太要脸面,便是‘执’,执念太多,不得解脱……”
梁令瓒满脑子都是这个声音。
大相和元太齐齐喊冤。
“我不信。”一行把那个最软的芋头递还给她,“小瓒,你记着,凡是没有验证过的,都不要轻易相信。真相来自于测量出来的数字,若没有测量,数字就没有意义。”
梁令瓒了解之下,才发现资料丢失的事情已经不是一日两日。正是因为资料总是丢失,新历的制作速度才一再慢下来。若只是慢些还罢了,集贤院里竟渐渐有些传言,说一行大师只是虚名在外,实际上根本挑不起这副大梁,又怕被人戳破,所以才总是弄丢数据,拖延进度。
“那师父你是信还是不信呢?”当时她刚刚跟在师父身边不久,对于这些其实是一知半解。
按梁令瓒的意思,说这种话的人就该被抓起来打死,全部打死。但是很可惜,她根本抓不到人,只好将一腔怒火都发泄两人身上,“不管看得懂看不懂,收拾东西不会吗?!不就是一些纸!纸又不会跑!好端端怎么会不见?!一定是你们两个偷懒,马虎大意,东西随手乱放,害师父背上无能的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