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再难也难不过现在
罗晴,就是后者。
后者很多,前者也常见。
罗晴以前或许会继续忍耐着,可如今却不想再忍了。
女儿染上疫症,她求着婆婆给她银钱去请大夫,可婆婆却呵斥她,区区一个贱丫头生病就要花钱请大夫,家里没钱。
并扬言挨过去算她命好,挨不过去也能为家里省下一口饭。
“谢陛下。”罗晴恭敬的接过那锭银子,她没有推拒,不是为了自己,而是想着为女儿多做点好吃的,吃得好了病才能有挺过去的希望。
她的嫁妆,在嫁进张家后,都“补贴”给婆家了,有时候婆婆还会明目张胆的和自己要银子。
本身就是小门小户之女,而且丈夫读书科考还极花银子,那点微薄的嫁妆,早在多年前就被刮的一干二净。
莫要觉得古代都是男子养家,其实不尽然。
除非是那些真正有家底的,才能供得起你读书入学。
如此,她若是还留在这个家里,娘俩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一块没了。
离开这里,再难还能难得过现在吗?
她不知道,却想试试。
可在这个时代,读书人绝大多数都是农门子弟,家境贫寒,只想着靠科举一途,光宗耀祖。
这种底蕴的家庭,想要供养出一位读书人,几乎是要倾尽全族之力,至于一些家族单薄的,基本上花的都是妻子的钱。
这样想来,做读书人的妻子风险极高,投资和回报很可能天差地别。
你辛辛苦苦的赚钱养家,丈夫读书有天分的话,考中后很可能被一些个高官权贵榜下捉婿,只要点头答应了,就可以让他们少奋斗二十年,基本上没有男人能够拒绝这种诱惑,此时的你,轻则被休,重则被杀。
可若是丈夫没有读书的天分,那日子或许会更难过,他会彻底变成一个无底洞,有多少银子都填不饱,一家人也别想过上舒坦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