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我不是刘封 > 第174章 刘备的惊叹,诸葛亮掌剑印(5K)

第174章 刘备的惊叹,诸葛亮掌剑印(5K)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故而,儿臣恳请父皇,能增加用于生产诸葛连弩的官营作坊,再自益州多调匠人入江陵。”

刘备点头:“一年两百柄,的确太少了。这批连弩先留在此处,朕会斟酌的。”

虽然没有得到肯定的回答,但刘封也明白原因。

国力的强弱以及权贵的需求,会决定技术会用于娱乐还是军事。

五十名受了训练的弩手,在刘封的喝令下,当着刘备演练了连弩阵。

打了大半辈子仗又深知曹魏骑兵厉害的刘备,一眼就看出了诸葛连弩的实战价值!

更忍不住上前,亲自拿起一柄诸葛连弩把玩,爱不释手。

“吾儿方才说,这是诸葛连弩,为何要以‘诸葛’冠名?莫非丞相也参与了?”刘备微有奇怪。

为什么刘封不担心双边马镫会被曹魏效仿?

原因也类似。

双边马镫和单边马镫,对轻骑兵的战术要求是不同的。

单人制作一副双边马镫的时间也需要一周,不通过朝廷拨款扩大生产规模,基本上是无法批量生产的。

而想要让曹魏的君臣同意拨款扩大双边马镫的生产规模,前期的评估、测试、战术配套设计等等,都需要大量时间和资金。

刘封如实而言:“此连弩乃丞相仿造前人连弩,改良而成。”

连弩早就存在,刘封并未虚言,只不过诸葛亮将连弩改良后更适合携带。

刘备惊讶中又多了几分惊喜:“不曾想丞相竟还有如此巧工,这倒令朕惊讶了。”

忽然间,刘备有一种错觉,似乎对诸葛亮的认知不够全面。

刘封趁机道:“然而以如今的生产规模,一年仅能生产两百柄诸葛连弩,这样的效率,很难在军中列装。

最重要的是:没有双边马镫也不影响曹魏骑兵对刘汉步兵的压制!

任何军械的规模化生产都是为了弥补己方不足、克制敌方优势。

除非曹魏也有如刘封一样执掌了权柄的觉醒记忆者,能在拿出诸葛连弩和双边马镫的同时还能拿出战术配套设计且预估未来骑兵的发展趋势,否则在没吃亏前曹魏是不会大批量效仿的。

最多会由曹魏的权贵们改良成享乐品,专为权贵中不善骑马的而准备。

就如:后世的人很难理解,为什么火药在唐宋时期几百年都只是大量用于“驱邪纳福”的烟花而不是军事,直到南宋才开始出现仅能震慑敌军的震天雷,到了明朝才出现具备有效杀伤力的神机营。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