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曹丕调兵,刘备的战略意图(6k)
要论军事,依旧还是得专业的人来。
“仲达为何沉默不语?”曹丕点名。
满宠、赵俨、刘晔、蒋济等人,也是纷纷看向司马懿。
而钟繇在雍、凉也有不小威信,让钟繇跟着曹叡同往,更为周全。
至于一应册文、制宝、谒庙等礼仪,于战后再补,则是曹丕故意为之。
一者时间紧急,不容耽误。
二者曹叡若是表现不好,那自然也就不用再补礼仪了。
对于曹丕册立曹叡为太子的决定,公卿群臣没有反对,这原本也是陈群等人一开始的诉求。
从内心上讲。
假使刘备不引兵来犯,曹丕是不会在这个时候册封曹叡为太子的。
由于曹叡的生母甄宓被曹丕赐死,曹丕既担忧曹叡因母仇生怨,又恐曹叡继位后会清算郭皇后一脉。
再加上朝中部分公卿大臣如陈群、司马懿都倾向于支持郭皇后,曹丕也需要权衡后宫与士族对储君的影响。
等等因素综合下,曹丕一直都以考察曹叡为由,只让曹叡参与朝政,不公开立储,借以试探曹叡的态度以及群臣的反应。
立了太子,也就安了人心。
刘禅一路的隐患,暂时得到了解决,曹丕又将朝议的重心放到了宛城刘封和襄阳刘备处。
对此。
有的提出“陛下当亲临许县,以督宛城”,有的提出“应谴责刘备无端进犯”,有的提出“联孙权以攻其后”,更有甚者提出“调山阳公刘协入宛城劝刘备退兵”。
听着朝中公卿越来越离谱的方案,曹丕强忍不适,看向了还在沉默的司马懿、满宠、刘晔等人。
然而。
世界不是围着曹丕转的。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
曹丕亦知:成大事者,不可拘泥于小节。
眼下局势,曹丕不能亲往关中,需要曹叡以太子的身份前往关中以安雍、凉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