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比肩垓下,李翊将诸侯之兵,决战袁绍十五万大军
“故使我军性命尽数系于乌巢一地。”
“今彼主力尽出,我大军以逸待劳,岂可坐失良机?”
袁绍晚年“干大事而惜身”的性格缺点,被无限放大。
尤其在经历了官渡一败之后,他已不敢再用出“险招”了。
袁绍接到消息之后,即刻全军拔营,准备出击截住李翊的部队。
左右或有人谏曰:
“今李翊大军尽出,欲渡河袭邺。”
“陈地必然空虚,不妨举大军去陈郡,迎取天子。”
“则李翊必引军还,我道却于半道击之,则李翊可破,河南可定也!”
一旦袁绍没了骑兵作掩护,又没有足够的远程火力压制骑兵冲锋。
那么纵使袁绍有十万大军,吕布等骑兵也能轻易撕开他们的防线。
决战地点,李翊选择了黄河边。
因为此战的战略目标很明确,就是歼灭袁绍的主力部队。
袁绍为了殊死一搏,几乎是釜底抽薪,动员了河北剩下的兵员极限。
袁绍大怒,叱道:
“汝等小辈,岂知兵法?”
“李翊惯于用兵,我大军在此,行速岂有李翊快耶?”
“若使其渡河袭邺,我军救之不及,则孤无家可归矣。”
“向者官渡一败,乃彼不肯出战,只与我军相持。”
再多征调,就会激起大量民变了。
因为兵马多的坏处,就是用到的民夫也多。
算上后勤民夫,说袁绍动用了四十万大军也不算吹牛了。
李翊引军一路向北,直往鄄城而去。
佯装是要从此渡河,袭取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