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不是袁术 > 五十一 硕大的良知

五十一 硕大的良知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因为这就是孟子明明白白说过的话,完全相信尚书,不如没有读过尚书,你说这仅仅只是说尚书而已?

仅仅只是拿来打个比方以此劝诫梁惠王?

不好意思,我认为孟子的意思就是那么直白,不单单是尚书,肯定也是代表其他的书籍,你说他是指代,我说他也是指代,你为什么说我的指代不对呢?

孟子对于尚书表示只相信百分之二十到三十,这已经是很严重的一种说法了,差不多就认为尚书里头没几句真话。

尚书如此,其他经典当中关于仁义与非仁义的篇章里,孟子怀疑的又有多少呢?

之前就对袁树提出过质疑的右扶风名士法真再次提出了纯粹的学术性质疑。

他公开致信袁树,认为袁树对尽信书不如无书这一段的解读是有问题的。

孟子作为儒家著名学者,不可能会公开怀疑儒家经典,所作所为无非是指代罢了。

“孟子之言,恐为指代之意,书,也仅仅只是尚书,并无其他书籍,袁君以尚书代指全部书籍,颇为夸大,恐不能服众。”

法真的观点很犀利,话语很客气,显然是把袁树当作和自己一样的学者来看待,进行纯粹的学术交流。

所以袁树认为,孟子就是觉得《尚书》在内的经典当中有不足以被采纳的情况,字面意义就是实际意义。

但是袁树也在之后做了自己的解释。

他认为,这种情况或许并非是孔子本身主观犯下的错误,更有可能是年代久远、缺乏史料而犯下的错误。

毕竟武王伐纣那都是千年以前的事情了,距离孔子那个时代也有好几百年,孔子搞不清楚当时真实的情况也是很有可能的,所以在客观因素的影响下犯下了这些错误,难道是不可能出现的吗?

“圣人也是人,圣人也会犯错误,更何况是史料记载不全而犯下的错误,秦火以后,经典散佚,难分真假,遂有今古文之争,过往千年,出现这样的事情不也很正常吗?

对于这位名士的气度,袁树非常敬佩。

但是对于他的观点,袁树要予以坚决的驳斥。

我的学说,决不能被你驳倒!

否则我还怎么推动接下来的计划?

于是袁树立刻引用自己的观点来驳斥法真的观点。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