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5章 常庆悟真,鸾凤本源
西风吹折荻花枝,好鸟飞来羽翮垂。沙阔水寒鱼不见,满身风露立多时。
西风时节,芦苇繁盛,鸟儿低飞而来,鱼儿躲在荻花里。这是萧瑟的景象,相当传神。
最妙的是后一句,满身风露立多时,生动描写了雁鸟因为看不到鱼儿而许久站立的景象。
其实,鸟儿好不好谁也不知道。
这其中的“心有灵犀”恰恰又应对了师慧静的因果,牵引出祈雨的因果,并最后以尸塔之中祈雨的死为结果。
如果不破解,就不知道这其中的连环杀局与因果牵连。
知道了,拆分出来,就会变得很容易破解了。
而这其中的风露:出处为明代高启的《题芦雁图》:西风吹折荻花枝,好鸟飞来羽翮垂。沙阔水寒鱼不见,满身风露立多时。
这其中的典故就更值得深思了。
这就是这句诗词之中对应沈娈的意境。
异象不必去思考,苏离心中很能判定。
而以常庆的存在,所有的因果都一定不会是巧合。
所以,无论当初是有意还是无意,当这句话在当初说出,在现在却被篡改,那就意味着,这句不是废话,而被篡改的也不一定是结局。
苏离调出了璇玑印天际面板,重新查看曾经的功德红包的九句诗词,以及对应领取者。
想当年,高启年方十八,才名便已流传四方。
附近有个士绅叫周仲建,此人有个漂亮的女儿。某天,周仲建生了小病,高启前往探望。
病中无聊,周仲建拿出了一幅《芦雁图》,让高启写一首题画诗。
这当然也有考校高启的意思,看看高启这个小伙子有没有敏捷的才思。
高启不愧是才子,他看到芦雁图的内容,才思泉涌,一点也没有犹豫,当即在画上写下了这首诗。
果然,那一句诗的具体情况已经变成了: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前者为因,也是起因,因常庆而起,也因此而在当时显化。
后者是果,也就是沈娈得到的那句诗,同时对应着她的绝望。
就像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样,常庆给出的只是因,而她看到的不是因,而是她如今判断的、承受的果。
这起因之中的星辰:出处为李商隐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