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 累到无力抵抗:为什么自控力和肌肉一样有极限?
零售商已经在用“选择架构”影响你购买商品了,尽管他们这么做通常是为了获利,而不是其他高尚的目标。如果有足够的驱动力,商店就会更加大肆宣传健康环保的商品,就不会在结账区域放置太多刺激购买欲的商品,比如糖果和八卦杂志,而是利用这些空间出售牙线、安全套或新鲜水果。这种简单的商品放置会大大提升人们购物的健康程度。
苏珊早上5点半起床,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坐在厨房的餐桌旁看工作邮件。她会花上45分钟时间边喝咖啡边回复邮件,确定自己这一天首先要做的事。之后,她花1个小时去公司,再花10个小时上班。她是一家大型商业航运公司的大客户经理,她的工作需要很大的耐性——很多冲突需要她去协商,她自己需要时刻保持镇静,而且她还要到处去“救火”。到了下午6点,她已经筋疲力尽了。但她仍然觉得自己不得不加班,或是和同事出去吃饭喝酒。苏珊想创立自己的咨询公司,并在资金和专业知识方面作着准备。但她在很多个晚上都疲惫不堪,没有办法筹划自己的事业。她很担心自己会被困在现有的职业里,从此止步不前。
“选择架构”的目的是引导人们的抉择,但这本身就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命题。有些人认为,它限制了个体的自由或是忽视了个人的责任。但是,能够自由选择的人往往选择了与自己长期利益不符的东西。针对自控力极限的研究表明,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生来就不够理智,或是因为我们有意识地享受当下、不顾未来。实际上,我们只是太疲乏了,无力抵抗最糟的冲动。如果我们想增强自控力,就要考虑如何支撑住最疲惫的自己,而不是指望最理想的自己突然出现来拯救生活。
未来的企业家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
在游戏开始前,有些团队先完成了一项自控力任务。这项任务很消耗意志力,需要他们集中注意力。因此,他们的意志力在开始游戏时已经有一点疲惫了。在游戏中,这些玩家为了获得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大量砍伐森林。在仿真游戏的第10年中,他们的500英亩树林只剩下62英亩了。到第15年,树林全被毁掉了,仿真游戏只好提前结束。这些队员之间没有相互合作,他们默认的策略是“在别人卖掉树林之前,能抢到什么就赶快抢”。相反,那些没有提前做任务的玩家在25年结束时还拥有树林。他们保留了一些树木,赚的钱也更多。这就是团队合作、经济收益和环境管理。我不知道你会怎么选,但我知道自己会选谁管理我的树林、业务或者国家。
马修·加略特(Matthew Gailliot)是一名年轻的心理学家,他和鲍迈斯特一起工作。他很好奇大脑疲惫是不是因为缺少能量。自控对于大脑来说需要很多能量,但我们体内的能量供应是有限的。毕竟,我们无法用静脉注射的方法给前额皮质输送糖分。加略特想,大脑能量耗尽是否直接导致了意志力的枯竭?
“树林游戏”只是个模拟,但人们会联想到复活节岛上树林的离奇消亡。在几个世纪中,太平洋上这个树木繁茂的岛屿孕育了文明。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岛上的居民开始砍伐树木,来获得更多的土地和木材。到公元800年,他们砍伐树木的速度已经超过了树木再生的速度。到了16世纪,树林已经消失殆尽,很多居民赖以为食的物种也消失了,饥荒和食人现象随处可见。到了19世纪末,97%的居民死去了,或是离开了这片不毛之地。
很明显,我们的肱二头肌下面没有真正的“自控力肌肉”,阻止我们向甜点和钱包伸手。但是,我们的大脑里确实存在类似“自控力肌肉”的东西。虽然大脑是一个器官,是一块肌肉,但反复自控还是会让大脑疲惫。神经科学家发现,每次使用意志力之后,大脑的自控力系统活跃程度就会降低。正如疲惫的双腿会放弃跑动一样,你的大脑也会罢工。
从那时开始,很多人都觉得奇怪,当复活节岛上的居民砍伐森林和瓦解社会时,他们到底在想些什么?他们难道不知道这么做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吗?我们无法相信人类会如此鼠目寸光。但其实,我们不该这么自信。人类的天性就是关注眼前利益。对每个社会成员来说,为了避免未来的灾祸而改变这种天性,是个很高的要求。改变不仅需要我们的关注,更需要我们为此做些什么。在“树林游戏”这项研究中,所有的队员都认为合作是有价值的,也希望能获得长期的收益。那些意志力耗尽的玩家只是没能按这样的价值观行事而已。
艾琳想到了让自己控制脾气的最大动力。答案很明显,那就是“当个好家长”。但当她气急败坏的时候,这个动力就不起作用了。她会记得自己想要“当个好家长”这件事,但这会让她更加气急败坏!艾琳意识到,更重要的动力是“享受当家长的过程”,这和“当个好家长”完全是两码事。艾琳之所以通过大喊大叫来发泄情绪,并不只是因为孩子们做的错事,而是因为她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和“完美妈妈”相差甚远。有一半时间,她都是对自己发火,却把孩子当成出气筒。她一直念念不忘自己放弃了工作(她工作时很有效率),选择了做一件让自己如此失控的事。意识到自己不是个完美妈妈,不会让她变得更有自控力,只会让她觉得更难受。
如果糖分真是意志力的关键,我肯定已经写了不少畅销书,而且有很多想和我合作的赞助商了。但是,当我和学生们开始进行这项意志力补充实验的时候,包括加略特在内的一些科学家开始提出一些很好的问题:到底我们在自控的时候消耗了多少能量?恢复能量是否真的需要消耗那么多糖分?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家罗伯特·科兹本(Robert Kurzban)认为,自控时大脑每分钟需要的能量不会超过跑酷运动所需能量的一半。自控可能比大脑处理其他问题时所用的能量多,但远远低于身体运动时所需的能量。如果你有体力在小区里散步,那么自控绝对不会耗尽你身体所有的能量储备,也不需要你喝一杯100卡路里的含糖饮料来补充体能。那么,自控时大脑消耗的能量为何能如此迅速地耗尽意志力?
要获得控制情绪爆发的意志力,艾琳就需要意识到,保持冷静对自己和孩子们来说同样重要。大喊大叫不是件有趣的事,她自己也不喜欢那个失控的自己。理想和现实之间巨大的差距让她万分沮丧,甚至让她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想当一个好家长。但是,艾琳真的想当一个好家长。停下来、喘口气、选择更平缓的反应方式,不仅能让她的儿子们有一个更好的母亲,也让她更加享受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让她感觉到放弃工作、在家育儿是正确的选择。想到这些,艾琳发现保持冷静变得容易多了。不对孩子们大喊大叫,就是不对自己大喊大叫,这让她在混乱的育儿过程中找到了些许乐趣。
你不难想象,在我提到过的所有发现里,这绝对是最受学生好评的一个。因为这项发现虽然看似违反常理,但却令人雀跃。糖一下子成了你最好的朋友。吃块糖,喝点苏打水,原来能增强自控力,或者至少能让你恢复自控力!我的学生太喜欢这项研究了,他们迫不及待地要亲自尝试一下。一个学生通过不停吃彩虹糖完成了一个有难度的项目,另一个学生口袋里揣着欧托滋(一种含真正糖分的薄荷糖)撑过漫长的会议。他们将科学转化为行动,我得为这样的热情鼓掌!而且,我也能理解他们对甜食的热爱。我必须承认,这几年我总是带些糖到心理学概论的课上,希望本科生能多集中注意力,少上些Facebook。
有时候,我们最强的动力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也不是我们觉得“应该是”的那样。如果你正在通过改变行为来取悦别人,或是成为更好的自己,看看是否还有其他“我想要”的力量能让你坚持下去。
为什么自控力存在局限?
牵头开展这项研究的心理学家指出,那些意志力耗尽的人不能被委以重任,不能让他们为整个社会作出决定。这个说法令人不安,因为我们知道意志力很容易被耗尽,而日常生活中又有太多的琐事需要耗费自控力来做决定。如果我们被购买杂货、处理同事关系这样的琐事耗尽意志力,就无法解决像经济增长、医疗保障、人权保障、气候变化这样的国内或国际危机。
苏珊的决定是明智的,她把意志力用在了刀刃上。这同样证实了一个重要的意志力规则: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处理“我想要”做的事,那就把它安排在你意志力最强的时候做。
作为个体,我们可以用一些方法来增强自控力,这对我们的个人生活来说意义重大。而对一个国家来说,增加其有限的自控力就更需要技巧了。我们不希望一个国家增加意志力只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而是希望它尽可能不使用自控力,至少得减少作正确决策时需要的自控力。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和法律学者卡斯·桑斯特(Cass Sunstein)提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选择架构”(choice architecture)。它能让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和目标,更加轻松地作出决定。比如,在更新驾照和登记投票的时候,让人们签署器官捐赠协议;或是让医疗保险公司主动为顾客安排年度体检。这些都是人们想做的事,但很多迫在眉睫的需求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这才导致了拖延。
苏珊分析了自己如何分配意志力。她发现,从早起查收邮件到漫长的下班之路,自己的意志力百分之百都用在了工作上。在餐桌旁查看邮件的习惯是在她刚入职时养成的,那时候,她希望能超过老板的预期。但现在,这些邮件完全可以等她8点到办公室之后再查收。苏珊认为,一天中唯一可能专注自己事业的时候就是在上班之前。所以,她开始用起床后的1个小时筹划自己的公司,而不是做其他的事。
看起来,低血糖能解释很多意志力失效的情况,比如在一项困难的测试中半途而废,或是生气时冲别人大喊大叫。加略特现在是土耳其高峰大学(Zirve University)的教授,他发现,低血糖人群更可能墨守成规,更不喜欢为慈善事业捐款或帮助陌生人。似乎能量不足让我们变得更糟糕。相反,给被试者一块糖就能让他们进入最好的状态,变得更有毅力,更不容易冲动,更体贴,更关心他人。
日常消耗和文明毁灭
于是,加略特给这些意志力耗尽的被试者每人一杯柠檬水。一半人拿到的是含有糖分的柠檬水,他们恢复了血糖含量。另一半人拿到的是“安慰柠檬水”,它的甜味是人工调制的,不能提供有用的能量。令人惊讶的是,提高血糖含量让人们恢复了意志力。喝到含糖柠檬水的被试者表现出了更强的意志力,而喝到“安慰柠檬水”的人意志力继续减弱。
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日常所需的自控会消耗意志力,而我们需要这些意志力来抵抗日常的诱惑,比如饼干和香烟。当然,这不是什么好消息。这些诱惑固然会威胁我们的个人目标,但和一个意志力慢性衰竭的社会面临的后果比起来,这不过是小巫见大巫。最令人担忧的是,关于意志力疲惫的研究指出了这样的危险。这项研究名为“树林游戏”,用“公共货物”检测参与者的自控力。在这个仿真经济体系中,玩家们在25年内拥有一家木材厂。第一年,他们有500英亩树林,树林每年以10%的速度生长。在任何一年中,每个人能砍掉100英亩的树林。每砍掉1英亩的树林,他们就能赚到6分钱。不用考虑具体的数字也能知道,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收益最高的方法,也是最环保的方法,就是让树木自由生长,而不是砍伐树木出售。但是,这就需要玩家和队友合作时有耐心、有意志力。这样,就不会有人会选择立刻砍伐森林并大赚一笔。
为了找到答案,他决定作一个测试,看看是不是以糖分的形式提供能量,就能让人恢复意志力。他把人们带进实验室,布置了一系列自控力任务,比如集中注意力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他在做每个任务前后分别测量人们的血糖含量。被试者在完成任务后血糖含量降得越多,他们在下一个任务中表现得就越差。看起来,自控消耗了身体的能量,而能量的消耗又削弱了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