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换父母
杨廷和等人目瞪口呆。
<a href="#noteref_8">[8]</a>见《明史·孝惠邵太后传》。
按照杨廷和等人起草的程序,朱厚熜应该由东安门进入北京城,先住在文华殿。第二天文武百官三次上表,朱厚熜三次推辞,再择日即位。没想到小王爷却嗤之以鼻:我是来当皇帝的,不是来当皇子的,你们这是什么乱七八糟?
<a href="#noteref_9">[9]</a>据《明史·世宗本纪一》,尊兴献王和王妃为帝后是在正德十六年十月初一己卯朔。据《纪事本末》卷五十正德十六年十月条,兴献王妃进宫是在同一月壬午,乃由大明门中门入。
没想到,这个十五岁的比五十岁的还难对付。
首战告捷,未成年的嘉靖便开始搞事情。
<a href="#noteref_3">[3]</a>见《明史·杨廷和传》。
这是个极端自私又精通权术的家伙,还确实具有当皇帝的天赋。明代皇帝中,他是最长袖善舞的,既能够保证大权在握,又不像朱元璋和明成祖那样辛苦。与杨廷和等阁臣的程序之争,只不过他初出茅庐的小试牛刀。
<a href="#noteref_4">[4]</a>见《纪事本末》卷五十正德十六年七月条,参看《明史·杨廷和传》。
国不可一日无君,临时政府只好让步。朱厚熜堂而皇之从大明门入城,当天中午即位,是为明世宗。由于他的年号是嘉靖,所以人们更习惯于称其为嘉靖皇帝。<sup><a id="noteref_1" href="#footnote_1">[1]</a></sup>
<a href="#noteref_10">[10]</a>见《明史·世宗本纪一》。
这位亲王是宪宗皇帝的孙子,武宗的堂弟。年号正德的武宗朱厚照驾崩之后,由于他既没有儿子也没有兄弟,母亲张太后便与内阁首辅杨廷和商议,以武宗遗诏名义迎兴献王世子朱厚熜继承皇位。当时兴献王已经去世,朱厚熜也只有十五岁。年龄不大不小,关系不亲不疏,正合适。
<a href="#noteref_11">[11]</a>见《明史·世宗本纪》赞语。
朱厚熜(读如聪)走到京郊,便不肯进城。
<a href="#noteref_12">[12]</a>以上见《明史·张璁传》,《纪事本末》卷五十正德十六年七月条。据《纪事本末》,杨廷和对张璁批评的反应是“岂得谓会通之宜乎”,实际上是无话可说。
<a href="#noteref_5">[5]</a>见《纪事本末》卷五十正德十六年四月条。
何况遗诏也确实写的是:嗣皇帝位。
<a href="#noteref_6">[6]</a>见《明史》之《献皇后传》《张璁传》,《纪事本末》卷五十正德十六年九月条。
这孩子,敢情是不给糖吃就往地上躺的主啊!
<a href="#noteref_7">[7]</a>见《明史·世宗本纪一》,《纪事本末》卷五十正德十六年七月条,嘉靖元年正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