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风波
李春芳是扬州兴化人,比徐阶小七岁,科举考试的辈分晚了八届。徐阶是嘉靖二年的探花,李春芳则是二十六年的状元。因此李春芳在徐阶面前,是晚辈和后学。更重要的是,此君为人谦虚谨慎,低调平和,从不气势凌人。徐阶将他引入内阁,便此刻有助手,将来有保障。<sup><a id="noteref_33" href="#footnote_33">[33]</a></sup>
<a href="#noteref_45">[45]</a>见《高拱全集》之《与苏松蔡兵备书》和《与存斋徐公书一》。其时蔡国熙已任苏松兵备道副使,故云。
首先被徐阶看中的是李春芳。
<a href="#noteref_46">[46]</a>见(明)周晖《金陵琐事》卷一。
将来不能不想。徐阶二十一岁踏入仕途,在北京的官场磨砺了四十多年,伴嘉靖如伴虎,傍严嵩如傍狼,深知是非之地不可以久留,也不可能久留。这就要未雨绸缪,安排好退休之后。否则,严嵩的结局没准就是自己的下场。
张居正是荆州江陵人,比徐阶小二十二岁,也是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跟李春芳同届,又跟高拱同事,曾经分别担任过国子监的正副长官,也都是裕王的老师。只不过,高拱为人飞扬跋扈,暴躁乖张,张居正则胸有城府又侠肝义胆。徐阶受严嵩排挤的时候,其他人避之唯恐不及,张居正却坦然地正常来往,结果徐阶心存感激,严嵩也另眼相看。<sup><a id="noteref_35" href="#footnote_35">[35]</a></sup>
<a href="#noteref_40">[40]</a>见《明史·高拱传》。
失望之后,徐阶又想到了张居正。
<a href="#noteref_41">[41]</a>见《张居正集·答上师相徐存斋》。
高拱是河南新郑人,比徐阶小九岁,辈分晚六届,嘉靖二十年的进士。照理说,他也应该以后学自居,对徐阶引他入阁表示感谢。可惜高拱并不。因为高拱认为,自己是裕王的老师,裕王则迟早会当皇帝。所以,他不但不买账,反倒认为徐阶有投机取巧和讨好卖乖之嫌,结果两人不和。<sup><a id="noteref_34" href="#footnote_34">[34]</a></sup>
<a href="#noteref_47">[47]</a>见《明史·宰辅年表二》。不过,高拱和张居正升任首辅和次辅是在当年五月,内阁只剩下他们俩人在十一月。
徐阶担任首辅之后,就开始谋划将来。
<a href="#noteref_48">[48]</a>以上均见高拱《病榻遗言》卷二。另据《明史·宰辅年表二》,高仪在隆庆六年四月入阁。
<a href="#noteref_42">[42]</a>见《明史·海瑞传》。
但引入高拱,却大错特错。
<a href="#noteref_43">[43]</a>见《明史·高拱传》。
事实证明,这步棋下对了。
<a href="#noteref_44">[44]</a>见《张太岳文集》卷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