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言被杀
<a href="#noteref_15">[15]</a>以上见《明史》之《夏言传》和《纪事本末》卷五十四。
于是,他决定以夏言为反面教员。
<a href="#noteref_16">[16]</a>以上见《明史·曾铣传》。
严嵩其实早就看清了形势:嘉靖是个“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主,夏言则迟早有一天要倒霉。因为皇帝大发雷霆要求夏言上交银章和手敕时,严嵩正好作为礼部尚书随驾在湖北,非常清楚事情的起因,是由于夏言的行程安排和某些动作不如陛下所愿,根本就谈不上有什么过失。<sup><a id="noteref_11" href="#footnote_11">[11]</a></sup>
<a href="#noteref_17">[17]</a>以上见《明史·夏言传》。
<a href="#noteref_10">[10]</a>见《明史》之《世宗本纪一》和《宰辅年表二》。
得逞的严嵩抓紧时间把自己变成了贪官,就连皇亲国戚都是索贿的对象。他的宝贝儿子严世蕃更是贪得无厌,上蹿下跳卖官鬻爵,弄得朝廷乌烟瘴气。实际上他们的贪腐早在严嵩入阁之前就已开始,监察官员也早有弹劾。严嵩的办法是每到这时便上书汇报工作,将所有的功劳归于皇帝,错误归于自己,嘉靖看了又龙颜大悦,浑身舒坦。
<a href="#noteref_11">[11]</a>见《明史·夏言传》。
结果是夏言下岗,严嵩上位。
<a href="#noteref_12">[12]</a>此事《明史》之《夏言传》和《严嵩传》均有记载。
夏言赋闲一个月后,严嵩入阁。<sup><a id="noteref_10" href="#footnote_10">[10]</a></sup>
<a href="#noteref_18">[18]</a>以上见《明史》之《世宗本纪二》和《夏言传》。
拒绝是对的,因为那原本就不伦不类。严嵩则不仅立即戴了,还要罩上轻纱以示珍贵和虔诚。此外,嘉靖传谕大臣进入西苑只能骑马,严嵩恭恭敬敬照办,夏言却认为这样做有失体统,依然坐轿。如此差别可谓一目了然,而嘉靖恰恰又对臣下的忠诚度要求极高,岂能不十分在意?<sup><a id="noteref_12" href="#footnote_12">[12]</a></sup>
<a href="#noteref_13">[13]</a>以上见《明史·严嵩传》和《纪事本末》卷五十四。
表现了明代官员的骑马形象。原图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a href="#noteref_14">[14]</a>以上见《明史》之《夏言传》和《宰辅年表二》。
最明显的就是对道教的态度。我们知道,夏言虽然担任过“祈嗣醮坛”监礼使,也为皇帝写了不少青词,但在本质上跟袁炜之流还是不同,入阁以后也以宰相自居,对于宗教活动便难免简慢。比方说,嘉靖异想天开,制作了五顶道士用的香叶冠赐给大臣,夏言便拒绝戴在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