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储风波
岳元声说:那是办事员的事,不是阁臣的事。
申时行等人只好退而求其次,请定出阁讲学日期。由于这项权利为太子独享,因此能够实现也算进步。皇帝自己是过来人,心知肚明,当然不予理睬。这下子群情激愤,吏部尚书率领同僚集体请愿,内阁大臣称病不朝引咎辞职,就连郑贵妃的兄弟也出来说,皇贵妃曾跪请立皇长子云云。
王锡爵哑口无言。
为了让大家放心,陛下在申时行等人已经退下后,又把他们叫回来与皇长子和皇三子见面。不过,尽管当时皇帝的心情很好,也很像慈父的样子,还牵着皇长子的手,但对于立储之事仍不松口,依然说:朕念无嫡子,所以从容。<sup><a id="noteref_29" href="#footnote_29">[29]</a></sup>
下属和学生也来劝他。他们说,一旦三王并封,册立太子就不知何年何月,甚至弄不成。到时候要追究责任,谁能保证皇上把往来文件都公之于众?浑身是嘴都说不清。两个学生还哭:老师,那可是灭族之祸,要遗臭万年啊!
王锡爵问:那你们说该怎么办?
王锡爵左右为难。他倒是想顺从皇帝,无奈其他多数人都不同意。抗议书雪片般飞向御前,还有人来到内阁与王锡爵辩论,态度最为坚决的是工部主事岳元声。
岳元声说:除了挽回,别无商量。
这时他倒想起了皇后。
王锡爵说:以诸位的名义报告皇上,可以吗?
万历说:朕无嫡子,长幼自有定序。
王锡爵毅然决定迫使皇帝收回成命,甚至不惜这样警告陛下:太子至今不定,天下不疑皇贵妃而谁疑?皇贵妃不自任以为己责而谁责?万历只好取消三王并封的动议,也同意明年让皇长子出阁读书,但有个附加条件:皇三子与皇长子同时举行出阁典礼,理由是两人的年龄相等。
所以,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斗争。皇帝理亏气短,且孤立无援,但执拗倔强。群臣理直气壮,又有太后支持,却不敢粗心大意。万历十八年正月初一,皇帝在毓德宫召见申时行等内阁大臣四人。在谈完雒于仁的奏疏后,申时行不失时机地旧话重提:皇长子已九岁,望皇上早定大议。
赖皮耍到这个份上,当然舆论哗然。这时申时行虽然还想做和事佬,却被视为两面派,只好灰溜溜下台。接任首辅的王家屏干不下去,也退休。这样到了二十一年,皇帝只好请回在太仓老家尽孝的王锡爵担任首辅,同时提出一个自鸣得意的解决方案:皇长子、三子和五子暂并封王,等到数年之后再考虑东宫问题。他的理由是:皇后还年轻。如果现在就立储,过两年她又生了,是封王呢,还是俩太子?
岳元声说:就是元声为首,廷杖或充军随便!
然而到了第二年,什么动静都没有。本来就不相信皇帝的人们忍不住了,有的弹劾申时行阴谋易储,有的请示准备工作的日程。皇帝立即抓住机会大耍无赖。他批示说:父子至亲,已有明谕,岂待你辈烦扰邀功!本欲过寿节举行,这厮辈屡屡催激,其册立之事,着改于二十一年行。
王锡爵说:皇长子跟三子和五子的仪仗还是有区别。
皇帝只好宣布:明年筹备,后年册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