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沧海兴澜(二)
乌鸦的语气仍旧是那么淡然,仍旧是那么没有什么起伏,从头到尾一直就是他那从来都总是陈述式的口吻,不带有任何明显的情绪波动。
但是,听着他的“陈述”,陆挺却是一阵阵的疑惑……
烈日当空,骄阳似火。
虽然这海边咸风习习,可毕竟这是七月间的盛夏,这潮湿高热的地方,任谁也不可能长时间站在野外毫无所觉的。
可是这位乌鸦同志,偏偏就像完全感觉不到这炽热的烈日和湿热的高温,一身黑衣包裹的他,就那么静静地站着,一张平凡黝黑的脸上,连一滴汗珠都没有。
那张脸上,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情,既没有另外几个站在别处的人的严肃谨慎,也没有陆挺那种时时都挂在脸上的从容不迫,有的只是一脸的平淡,一脸的平凡。
陆挺悄然近身,他那双平平淡淡地扫视着自己负责方位的眼睛,连闪都没闪一下。
而在“特勤组”这个建制之下,也没有一般强力部门那种一层层阶级分明、严格严密的组织结构。
反而是按照那些古老宗门、流派里的习惯,笼统地把那些各个宗门、流派里“借调”来的前辈、上辈们称作“长老”;而那些定期轮换,来“服役”的年轻子弟们称作“预备定员”;那些从小经由各个渠道召集在一起训练、培养的年轻人则就简单地称作“学员”;像陆挺他们这些可以领取任务,直接负责处理和调查实际事务的,才被称作“调查员”或者“执行人”。
其实这些个称呼,也真的只是一种称呼而以,没有什么实际的职权和利益,而那些真正的各家各派的“长老”们,也只是身份比较尊贵,享受一份特别的津贴之外,其他那些人就没什么区别了,只有“执行人”们出任务的时候会有额外的补贴。
当然,这些人毕竟是特殊人群,其实他们的日常待遇,也决不是一般的公务员能够想象的。
而陆挺他们这些“执行人”们出任务,除了一些诸如渗透、潜入之类的只能由一个人执行的特殊人物之外,通常来讲都是以“行动小组”为单位进行的。
只是淡淡地开口道:“十一点四十五分左右,小钮子他们在‘老龙口’附近发现了强烈的非常规能量反应,他们赶到的时候却扑空了。
只看到了几间被破坏的房子,那是一家小饭铺,有几个人受伤,没有人死亡。
目击者说动手的是一个黑瘦的高个子,留着小胡子,像新疆人。
然后又发现那股能量反映出现在‘西河堰’,再赶去,又扑空,这次被破坏的是七辆车子,其中三辆小轿车、一辆面包车、一辆拉着鱼货的小货车和一辆拉着生猪的农用三轮车,七辆车子上一共十二个人,全部受伤,十五头生猪全部死了,人没有死,但是有八个人重伤,七人昏迷,五人有生命危险。”
说到这里,乌鸦那淡淡的语气终于一顿,似乎微微一叹,吸了口气续道:“然后小钮子发了紧急信号,召集了人手一路追到了这里,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收获。”
每一个“行动小组”一般来说都是三到五个人不等,小组成员一般各具所长,以便相互配合。
这时候,这片废渔场里,按照车辆来算,加上陆挺他们这一组,一个就是五个小组,正是这次被指派留在这个城市里负责处理徐胖子这件事情的人员。
虽然上面安排了陆挺作为这次行动的负责人,但是各小组之间却是互不统属的,不过毕竟长期的训练和行动让大家在行动之中培养出了相当的默契,虽然是不同小组之间的协作,但配合之间却也没有露出任何的破绽。
环目四顾了一遭,陆挺立时就对现场的大致情况形成了印象。
等秤砣和麻秆下车,轻声安排了他们的任务 ,打发他们配合着场子里那些同事去搜索现场,自己迈步向正安静地靠在两根木杆直竖、上搭一根横梁、貌似一个简易大门似的木架子处的乌鸦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