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姜姜怒怼大兄
也知道明家这段时间,在竭尽全力的追杀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书生。
而那个书生,就是给姜姜册子的那个人。
姜泊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
有许多人都劝他不要和父皇硬碰硬,为人处事,过刚易折,可姜泊却从来没有动摇过。
他愿意成为君子,他的心里,有一个永远不会倒下去的道德模范。
他尊敬的老师。
老师是他一部分人格的塑造者,他也一直以老师为榜样来要求自己。
但突然有一天,一份证据摆在他的面前告诉姜泊,他所尊敬的老师是个两面三刀,言行不一的伪君子。
但可怜他遇上了一个富有魄力的君主。
不看名气,只看才能。
不听虚言,只讲实绩。
所以很可惜,在朝中一直没什么建树。
在朝中不算突出,但对姜泊来说,他却是除了父皇以外,对姜泊影响最大的人物。
姜泊不信。
“我去调查过,这上面所出现的人,有许多的确是贪污受贿,也有一些人是通过买官才坐上了如今的位置,有八成的可能……这本册子是真的。”
但他想赌那两成可能。
在此之前的很多年,都被看作是皇帝最器重的儿子,他在京城里的势力并不小。
稍加探查,他证实了消息来源。
在姜泊心里,明老太爷亦师亦父。
他从6岁就跟着明老太爷学习儒家之道,不仅是在书本知识上,更在于为人处事上,都在有意识地学习自己的老师。
明老太爷告诉他,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君子常行胜言,小人常言慎行。
在对小孩三观塑造的这些年里,他跟着明老太爷学习了如何成为一个君子,并且严格的按照上面的要求时时警戒自己。
甚至愿意冒着被父皇厌弃的风险去劝诫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