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场人物表
伊曼努尔·列维纳斯(Emmanuel Levinas,1906—1995):立陶宛的犹太哲学家,主要居住在法国;曾跟随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学习,然后发展了一种非常不同的后存在主义哲学,基于伦理和与他者的遭遇。他早期的一本小书在1933年是萨特的现象学入门读本。
路德维希·朗德格雷伯(Ludwig Landgrebe,1902—1991):奥地利现象学家,在弗莱堡做胡塞尔的助理和同事,之后在鲁汶的胡塞尔档案馆工作。
马尔文娜·胡塞尔(Malvine Husserl,娘家姓为Steinschneider,1860—1950):埃德蒙德·胡塞尔的妻子,也出生在摩拉维亚;在1938年帮助救出胡塞尔的档案和手稿。
克劳德·朗兹曼(Claude Lanzmann,1925—):法国电影制片人,以他九小时的大屠杀纪录片《浩劫》而闻名;西蒙娜·德·波伏娃的情人,1952年到1959年间和她住在一起。
埃德蒙德·胡塞尔(Edmund Husserl,1859—1938):哲学家,出生在德语区的摩拉维亚;现象学运动的创始之父;对于马丁·海德格尔而言是一位令人失望的导师。
伊丽莎白·勒·可因(Elisabeth Le Coin或Lacoin,1907—1929):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童年朋友;曾与梅洛-庞蒂短暂订婚,但在21岁那年去世,可能死于脑炎。
索伦·克尔凯郭尔(Søren Kierkegaard,1813—1855):丹麦哲学家,存在主义先驱和逆潮流的宗教主义者,影响了后来的存在主义者。
沃尔特·考夫曼(Walter Kaufmann,1921—1980):德裔美国哲学家和翻译,出生于弗莱堡;畅销作品《存在主义: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到萨特》(1956)的作者。
阿瑟·库斯勒(Arthur Koestler,1905—1983):匈牙利小说家、回忆录作者和散文家;萨特和其他人的朋友,但与他们因政治观点而闹翻。
汉斯·约纳斯(Hans Jonas,1903—1993):德国哲学家,大部分时间居住在美国;海德格尔之前的学生,并写了关于技术、环境和其他主题的作品。
奥尔加·科萨凯维奇(Olga Kosakiewicz,1915—1983):被波伏娃保护的人,萨特的情人;嫁给了雅克-洛朗·博斯特。
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Friedrich Hölderlin,1770—1843):德国诗人,受到海德格尔的仰慕和研究。
亨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1901—1991):法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日常生活社会学感兴趣;最初批判存在主义,之后转为同情。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德国哲学家,曾跟随胡塞尔学习;《存在与时间》和许多其他影响深远的作品的作者。
米歇尔·莱里斯(Michel Leiris,1901—1990):法国作家,民族志和回忆录作家;萨特和波伏娃的朋友。他的自传体风格对激励波伏娃写《第二性》有所帮助。
弗里茨·海德格尔(Fritz Heidegger,1894—1980):梅斯基尔希的银行职员,马丁·海德格尔的弟弟;帮助他输入手稿,并试图让他用短句写作。
弗郎西斯·琼松(Francis Jeanson,1922—2009):左翼法国哲学家,《摩登时代》的共同主编;1952年,他写了一篇批评加缪《反抗者》的书评,触发了加缪和萨特的翻脸。
旺妲·科萨凯维奇(Wanda Kosakiewicz,1917—1989):演员,奥尔加的姐妹和萨特的情人。
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1883—1969):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政治思想家,居住在海德堡大学,直到1948年他和他的妻子搬到瑞士;汉娜·阿伦特的朋友,以及时断时续地,马丁·海德格尔的朋友。
维克多·克拉夫琴科(Victor Kravchenko,1905—1966):去了美国的苏联叛逃者,《我选择了自由》(1946)的作者,这本书在1949年的法国引发了高调的诉讼和争议。
格特鲁德·雅斯贝尔斯(Gertrud Jaspers,娘家姓为Mayer,1879—1974):卡尔·雅斯贝尔斯的妻子,以及他大部分研究的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