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起眼的我吗?
小说家
之前有很多个世纪,西方艺术的发展都基本和东方艺术无关。到了十九世纪,印象派画家发现了日本浮世绘的可贵之处:用木版印刷的这些画作,大众只要花两碗面的钱就可以买到一幅。最出色的浮世绘线条之优雅,结构之精严,可以和任何一个时代的杰作相比较而不逊色。而在那些浮世绘的画家之中,最出色的莫过于葛饰北斋。
Doris Lessing,1919—2013
北斋背离传统的地方就在于他画风景和日常生活(他的同辈人一般都在描绘艺术家和妓女)。有一次和画坛对手比赛,他在一张大纸上刷出一抹蜿蜒的蓝色,然后抓了只小鸡,把它的脚在红色的颜料里蘸了蘸,让它在画卷上四处走动。最后的画面他说是龙田河上漂浮着红色枫叶。评审者判定北斋胜出。
<b>多丽丝·莱辛</b>
<b>弗兰克·盖里</b>
近年来,他经常拿出一些更短、更轻盈的小说,那些希望所有德里罗作品都是鸿篇巨著的人对此是有些失望的。德里罗的自谦也显得更诚恳了:“七十年代我是个边缘人物,那时候才刚开始写小说。现在我又回到了那种状态;这也挺好,我一直觉得边缘才是我该待的地方。”
对于莱辛来说,没有越界、过分之说,就喜欢出人意料。写作生涯后期,她写起了科幻小说(像1982年的《第八号行星代表的产生》),让她的粉丝不知如何是好。莱辛性格顽皮,始终未改,有次她把自己最新完成的小说署了个别的名字,寄给自己的出版社看他们是否会接受。他们退稿了。莱辛宣称这证明了一个无名的作者要出书是多么不容易,尽管这本书最终出版了之后,有些人提出或许当初退稿也是因为它写得的确不怎么样。
<b>葛饰北斋</b>
通常莱辛都被当成一位女权主义作家,不过实际情况可能要更复杂一些。当她最有名的一部作品《金色笔记》(1962)被赞颂为女权主义经典时,她坦率地说自己也没有想到;她的本意是想用这本小说讲一个很精微繁复的故事,描绘一个女子从得体到发疯的过程:这是莱辛自己的经历,她从小在罗得西亚长大,1949年才到了伦敦。这本书显得女权可能是因为这一点:它描写性爱时直白得无所畏惧。莱辛认为:大多数英国男人都是不忠的,而那些不偷腥的一般都早泄;年轻的母亲之所以没有自杀,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忠于她们的宝宝;阴道高潮比阴蒂高潮更高级。
这位艺术家最成功的创作出现得很晚,因为他孙子在经济上太鲁莽,让退休的北斋不得不重新执起画笔。一直号称自己七十岁之前没画出过什么好东西的北斋,就是在这时创作了《神奈川冲浪里》,画面中两只小船任由巨浪摆布,悬在上方的浪头似乎马上就要砸向满满的两船桨手。这已经成了在全世界都极为著名的画面了。
谦虚到底是否出自真心,有时真不好说,但下面这几个人似乎的确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成就。
他很显然能从灾难中获得灵感,不管是巨浪、金融挫折,还是库房着火——七十九岁的时候,工作室的大火几乎毁了他所有的版画原作。但据我们所知,这至少不是有人故意纵火——而说到美国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那场把他的家焚毁的大火就是另一回事了……
Katsushika Hokusai,约1760—1849
八十九岁的莱辛某天回家,发现家门口的大街上有很多人举着摄像机兜兜转转,她完全没想到这些人是在等她,还以为在拍肥皂剧。这时候其中一个人告诉莱辛,她刚刚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哦,天呐!”她惊呼了一声,然后又说,这些人大概在等她说几句“激励人心的话”。她后来评论道,这些评委之所以把奖颁给她,大概是估计她马上就要“挂了”——果然,没过几年,她就去世了。
艺术家
<b>用法:</b>举例的时候,可以把莱辛当做最好的一种女权主义者,因为她不会听命于姐妹同盟的规章制度,总是表达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
<b>用法:</b>任何一个画面,只要兼具力度和简洁,色彩明亮,轮廓清晰,都可以称之为“带有葛饰北斋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