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博还是兰波
最讨厌的事情莫过于一直被误当成某个比你更有名、更有魅力的人。可悲的是,一旦此类情形发生,你基本上也只能随他们去了。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是一位二十世纪的法国人类学家。他跟里维·斯特劳斯一点关系都没有,后者是十九世纪做牛仔裤的德裔美国人<a id="jzyy_0_14" href="#jz_0_14"><sup>(1)</sup></a>。不过列维-斯特劳斯也是很重要的:他的书给了很多人安慰,因为它们阐释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所有的人类都有相同的思维结构,不管是华尔街的银行家还是亚马逊部落里的土著。
匈牙利哲学家格奥尔格·卢卡奇是幸运的,《星球大战》出现的前几年他就死了。如果他发现自己隔三差五就被当成是那部电影的导演乔治·卢卡斯,他一定会觉得可怕极了。卢卡斯是个美国人,马上就腰缠万贯,而且在那位简朴地笃信共产主义思想的哲学家看来,卢卡斯是好莱坞垃圾的传播者:资本主义国家就是靠这类手段使人民始终麻木,无法集中精力思考(参见西奥多·阿多诺<sup>∗</sup>和居伊·德波<sup>∗</sup>)。
<b>用法:</b>要是你想表达世界各地的人其实比大家以为的都更相似,你就可以引用一些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的论据。
卢卡奇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作品详尽、真挚,让他拥有了足够的声望得以在1930年收到苏维埃的邀请。一到了那里,他就不走了,在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所埋头苦干多年,想出许多对资本主义思想的巧妙攻击(比如,他提出“物化”的概念,即资本主义会把人降格为物和商品)。
人类学家
他的文学理论引发的争议要小一些,但也小得不多。卢卡奇相信最好的小说都是现实主义的,而关注风格大过实质都是资产阶级堕落的体现。他欣赏沃尔特·司各特爵士和奥诺雷·德·巴尔扎克<sup>∗</sup>这类作家写的历史小说,理由是他们把小说放在历史背景之中,就提醒了读者改变社会是可能的。这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在宣传马克思主义(不管作者本人私下的政治观点如何),所以在卢卡奇看来,是值得推崇的。
Claude Lévi-Strauss,1908—2009
考虑到他一生的社会主义思想都如此激烈,你要是知道他自己不但有钱而且是个贵族,恐怕会大吃一惊吧?那个“男爵”头衔是他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而卢卡奇的爸爸是投资银行家。但相比接下来的这个人,卢卡奇还要好一点——那一位写了世界上最有名的一本关于社会主义的书,但写作时却要靠舅舅接济,而他舅舅凑巧也是个银行家……
<b>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b>
<a id="jz_0_14" href="#jzyy_0_14">(1)</a>原文中,作者解释了两人名字发音的区分,人类学家读作LEV-ee,牛仔裤创始人读作LEEV-eye。